历朝历代的皇帝选官,都喜欢说要“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难。李世民贞观一朝,出现了一位德才兼备的宰相戴胄。唐朝实行群相制,李世民当朝23载,一共用了29个宰相。提到李世民一朝的宰相,大家比较熟悉肯定是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对戴胄可能不太熟悉。笔者今天得空,给大家讲一讲戴相国的事迹。

李世民剧照,感谢原作者

戴胄为官,一个显著特点是廉洁。贵为大唐宰相的戴胄,虽然没有儿子,但是喜欢周济亲族。由于戴胄家里吃饭的人多,所以钱老是不够花,可以说是穷的叮当响。戴胄实在是太穷了,穷的都感动李世民。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

当时的戴胄,是大唐尚书左丞,他要搞钱,是非常容易的啊。戴胄宁愿穷的叮当响,也不愿利用权力搞钱,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楷模包拯包孝肃。戴胄这个人,跟后生包拯一样,都廉洁奉公,都不阿附权贵。宋仁宗想任命温成皇后张氏的伯父张尧佐为宣徽使,张尧佐本事一般,根本就无法胜任宣徽使一职。包拯在廷辩中据理力争,吐了宋仁宗一脸唾沫。气得宋仁宗对温成皇后发火说:“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史乎!”

包拯剧照,感谢原作者

包拯反对国丈的事迹,成了历史上一桩佳话。戴胄也有类似的一桩佳话,此事典出《新唐书》。事情的起因是文德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带刀入宫,古代的时候 ,臣子带刀入宫是死罪。李世民认为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是无意的,都怪监门校尉忘了收缴长孙无忌的配刀。李世民赦免了长孙无忌的死罪,判处了监门校尉死罪。戴胄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对李世民说:“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长孙无忌剧照,感谢原作者

戴胄的意思非常明确,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是死罪,李世民要么把长孙无忌和校尉一块杀了,要么就一块放了。杀了校尉却不杀长孙无忌,就是徇私枉法。李世民被戴胄怼得没有办法,只能把校尉放了。大家要知道,长孙无忌是大唐相国,是文德皇后的亲哥哥,当时的戴胄,官位只是大理寺少卿,他的地位跟长孙无忌差的太远了。他敢这么说话,充分体现了他不阿附权贵的高贵品德。大家都知道,包青天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断案如神。戴胄在断案方面,也是不遑多让。《新唐书》评价戴胄在大理寺少卿位置的表现说:“参处法意,至析秋毫”。

戴胄清廉正直,铁面无私,德行高尚。当官的人,德行固然重要,能力也非常重要。戴胄为官,无论是在大理寺少卿的位置,还是在大唐宰相的位置上,都是政绩斐然。戴胄为官,最大的政绩,就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灾制度。他建立的制度,就是丰年的时候,朝廷出钱收购粮食存储起来。到了碰到灾荒的时候,朝廷再拿出仓储的粮食救济灾民。这一套制度,保证了贞观一朝没有出现“去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惨相。

戴胄剧照,感谢原作者

戴胄品德高尚,能力突出,而且敢于直言极谏。李世民要修洛阳宫殿的时候,戴胄极力劝谏。戴胄《谏止洛阳宫》的事迹,被正史《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列为诤臣楷模。大家都知道,魏征只是以直言极谏闻名。魏征是个务虚官,他的政绩并不怎么出色。戴胄清廉堪比包青天,极谏堪比魏征,能力还比魏征更出色,他因此得到了大唐宰相杜如晦的赏识。据《新唐书》一代贤相杜如晦临死之前,还遗言“请以选举委胄”。当时的戴胄,身兼民部尚书、谏议大夫,杜如晦还遗言让他兼任吏部尚书。李世民听从杜如晦的建议,让大唐贤相戴胄又兼任了吏部尚书职位。

房玄龄、杜如晦雕像,感谢原作者

戴胄这样贤相,清廉堪比包青天,直谏堪比魏征,能力堪比房杜,却天不假寿。戴胄过早去世,使得他的资历不够高。在李世民评选凌烟阁功臣的时候,戴胄已经去世十年了。每当我读到戴胄的事迹,我就一直在想,若是戴胄再多活几年,以他的能力和品德,再积累一些资历,妥妥的可以入选凌烟阁功臣的行列。只可惜啊,历史没有如果,戴胄终究没有入选凌烟阁功臣的行列,这就导致他现在的知名度远不如凌烟阁功臣宰相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

参考书目:《新旧两唐书》

版权声明:本人已和版权公司签约,未经授权转载者,本人将委托版权公司投诉维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