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

近年來,隨着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養生保健也受到人們的關注,跟着網絡、書籍學習各種養生防病的方法,當然這些都是從養生最基礎的東西延伸出來的,而養生也並不是按按穴位,喫點補藥這麼簡單。

中醫養生有六字訣:

順、靜、修、調、補、固

真正領會並做到這幾點,養生基本就做到位了。

這六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順”:養生跟着季節走

古人認爲,人身體的變化與四季輪迴是一致的,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季節相適宜。

《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裏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養肺、養陰,早臥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

“靜”:讓心安靜下來

現代人喜歡生活得熱熱鬧鬧,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生怕孤獨和寂寞。其實,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爲不利。

《黃帝內經》說: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人安靜下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別是“氣”的消耗,做到身體“節能”,這樣才能預防疾病、益壽延年。

我們不妨把生活節奏放慢,採取靜坐、閉目養神的方式來靜養身、慢養心。

“修”:修身行善煩惱少

《易經》裏說: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殃。

其實就是平時積德行善、豁達大度的人,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能減少很多煩惱,心情愉悅。

可見,修身養性,寬以待人,淡泊名利,對別人好,自己收穫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調”:多做深長呼吸

人難免會遭遇營養失衡、過度勞累、病邪襲來等諸多不良因素,這時候就要用到“調”字了。

《黃帝內經》說,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調養七情六慾。其中還強調了呼吸的調節,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

養生建議:建議大家平時多做深長、緩慢、均勻的呼吸。可以練習“丹田息”,鼻子吸氣後,通過意念把氣送到下丹田氣海的位置,即在肚臍下1.5寸。然後再把氣慢慢呼出來。

練習“丹田吸”的同時,吞嚥唾沫,配合調津,保健效果更好。

“補”:有補有瀉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臟腑、氣血,原則有三,一是先辨證,二是食補爲先,三是補、瀉結合。

中醫講藥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

從味道說:

酸味補肝

苦味補心

甜味補脾

辛味補肺

鹹味補腎

從顏色論:

紅色補心

黑色補腎

黃色補脾

綠色補肝

白色補肺

“固”:固精、固氣、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護腎氣,最重要的是節慾。

固氣,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一要減少耗氣,少說話;

二要多曬太陽,補充陽氣;

三要多做有氧運動,增加氧氣;

四睡眠能養五臟之氣,絕對不能熬夜;

五要通過飲食帶來水谷之氣。

在飲食上,多喝補血補氣營養粥,裏面加入了黑米、紅米、糯米、小米、赤豆、蕎麥、大黃米、大麥米以及桂圓、紅棗、核桃、蓮子、葡萄乾等天然有機食品,堅持喝能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

固神,就要調養七情,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情緒控制好了,身體纔會少受傷害。

養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記牢這個六字訣:順、靜、修、調、補、固,其實養生很簡單!

衆所周知,先天稟賦(遺傳因素)對壽命極限的影響有着不可否認的作用,但後天養生同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孫思邈在《攝生詠》中記載:

壽天休言命,修行在本人,時時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就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給健康帶來的不利因素,要有目的地進行養生保健,以獲得健康長壽。

健康養生決非一日之功,小編推薦下面這套音頻專輯:

中醫世家的養生祕訣

生、長、壯、老、已是生命的自然規律,健康長壽是人類追求的美好願望,養生保健是永恆的主題和社會的熱點。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積累了許多養生長壽的寶貴經驗,爲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醫學吸收了儒、道、佛各家養生思想的精華,形成了系統完整的中醫養生學。

出生於中醫世家的常明路老師,將從養生常識、飲食習慣、疾病預防、季節調理、生活方式、常見誤區等多個方面教你學習正確養生。

課程詳情

目前,『中醫世家的養生祕訣(上部)』已在億課平臺上架。

點擊試聽▼

019秋季運動小常識! 來自詩詞世界 00:00 06:52

150集音頻

每集3-12分鐘

原價99

限時砍價

最低僅需

9.9元

最低僅需9.9元,呵護您和家人的健康!

你的手機還在被“爸媽養生貼”刷屏嗎?

你還在爲真僞難辨的垃圾信息頭疼嗎?

讓常路明老師爲健康養生指路吧

▾  點擊圖片收聽  ▾

億課 出生於中醫世家的常路明老師談養生,教你預防疾病,關注健康

小程序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詩詞日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