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  | 字畫  | 品鑑  | 茶道

導語:

寫完這幅書法

趙孟頫傳奇的書法生涯

纔算完美謝幕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是我國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孟頫

創作的一幅書法名帖,

爲送當時隆教寺的

高僧主持祖瑛和尚,

趙氏特書此疏。

茲審石室書記瑛公住持昌國州隆教禪寺,凡我與交,因詞勸□

此卷書於至治元年12月,

趙氏時年68歲。

寫完這幅作品後的第二年6月,

一代書畫大家,

在經歷了矛盾複雜

而榮華尷尬的一生後悵然離世。

處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歌白石之章,遂有室邇

此幅作品爲趙孟頫,

難得一見的大字行書精品,

在趙近60年的書畫生涯中非同一般,

佔據重要的地位,

人遠之嘆。第恐大瀛之小剎,難淹名世之俊流。

故此卷吸引了衆多學者的關注,

本帖是歷代行書愛好者

經常仿照臨摹的著名作品之一,

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石室長老禪師,學識古今,心忘物我.江湖風雨,飽飲

此卷雖爲行書,

但無論是整體觀之,

還是單字拆開欣賞,

都會發現其中蘊含了,

舒放而不輕浮一種法度。

諸方五味禪;捧喝雷霆,顯揚聖諦第一義。掃石門文

運筆婉轉停勻,字形遒麗妍潤,

既見圓融如意的成熟技法,

又具美妙多姿的書卷意趣,

極富溫雅清朗的審美意蘊,

由此可見此時的趙氏書法,

已達到了爐火純青之境界。

堪稱書法生涯的完美的謝幕!

字之業,傳潛子書記之燈。鈯斧既已承當,辦香須要

縱觀趙孟頫一生經歷:

他是位博學睿智、才華橫溢、

書畫超逸、詩文清麗的藝術家。

生活在鐵馬金戈、血雨腥風,

也充滿着悲劇意味的年代。

作爲前代王孫的他,

眼睜睜地看着改朝換代、人事更替、

興衰相交的劇幕正上演。

著落。望洋向若,不難浮尊者之杯;推波助瀾,所當鼓

面對國破家衰,

人事鉅變的現實,

當朝統治者給了他三條路:

一條是歸順朝廷一生榮華富貴,

一條是拒絕合作。

要麼被流放之地,要麼被砍頭,

面對生與死,榮與辱的抉擇,

他艱難地選了前者,

出山入仕,步入官場。

燻徒之幟。即騰闊步,少慰交情,開法筵演海潮音,龍

從五品官階榮升至一品榮祿大夫,

他身上一襲元朝官袍,

華麗而沉重,

給了他榮耀與地位。

也讓他經受了,

世人對自己投來的,

大節不忠、降志辱身的評判,

在痛苦無奈之中,他只能,

把所有的迷惘失落凝聚於筆紙之間,

爲後人留下了無數墨跡。

再觀趙孟頫一生的書法歷程,

以及其風格的變化。

神拱聽,向帝闕祝華封壽,象教常隆。

元末明初的大文學家宋濂就在,

跋趙書《浮山遠公傳》中表示:

趙氏書法早歲學,

“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

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

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

晚年師法李北海。

這句話對後人學習、

研究趙氏書法的影響非常大。

至治元年十二月日疏。松雪道人書。山村逸民仇遠、北村老人湯炳龍、

但宋濂的這句話只是對,

趙氏書法發展大概軌跡的描述。

說得簡要卻又過於籠統。

趙孟頫一生創作生涯長達近60年,

藝術修養全面高深,

藝術成就傑出偉大,

他的書法風格的形成與演變,

應是一個相當複雜、長期的過程,

趙氏自己所述的學書心得,

和自己的藝術作品,

纔是其書法的最好寫照!

巴西鄧文原、婺胡長孺、吳興趟孟籲、西秦張模、

趙孟頫竭盡一生。

將所有的才華傾注於書畫之間,

時至今日,

我們依舊能從他的作品中看到,

他性格里散發着的,

獨有的溫潤與平和。

楚龔鏽、長沙馮子振、燕山貫雲石、吳張淵、

也正是在這種深沉、

儒雅的氣質與風格之中,

我們也似乎窺見了,

一代大家在經歷生命榮辱後,

依舊懷揣着、支撐着,

一整個堅韌頑強的內心世界。

浦城章懋卿、玄覽道人王壽衍、

紫霞道士馬臻、句麴道士張嗣顯。

來源:青藤藝術

版權歸作者所有 僅供學習交流

精彩閱讀

這位女神,讓她畫出了帕米爾的靈魂!

她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毛主席的十大印章見過嗎?最後兩枚驚到了!

被蔣介石帶走的十幅畫,每幅都代表了一個時代

梵高的秋天(高清98張)

布達拉宮內部珍貴照片曝光,一般人不給看!

一把油紙傘,美醉了整個江南!

版權說明:文章源於簽約作家或網絡,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創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END

頂尖藏品藏你所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