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尤其是看到日本人打贏了俄國人,雖然剛被日本人強迫簽了《馬關條約》沒幾年,但當時同樣作爲黃種人,中國人還是覺得自己與有榮焉的,紛紛學習日本,立憲派要求跟着日本學君主立憲,守舊派也看到了君主立憲后皇帝權力並未受到太大制約,而軍界則是除了變臉新軍外,就是在各地紛紛建立講武堂一類學堂。

奉系同樣如此,不過,跟當時全國的大多數講武堂不太一樣,由於奉系是靠日本人支持才發展起來的,在奉系講武堂任教的,都是後來日本陸軍的關鍵人物,不過,奉系內部的軍閥作風,註定這些講武堂畢業生一畢業就會遭排擠。而其他講武堂那些混子,大多數甚至連日本士官學校都沒進過,日語都說不好,頂多上過忽悠中國人的所謂振武學校。

說多了,言歸正傳,張學良雖然也是奉系講武堂出身,而且19歲一畢業就被大帥委任爲上校旅長,其後一路火速升官,並跟隨奉軍一路征戰,但講真,少帥幾乎沒什麼能拿出手的戰績,唯一的亮點,是直奉大戰奉軍戰敗,少帥指揮打了一場漂亮的殿後戰,保證了奉軍在戰敗後還能全師而退回到關外,但這場戰鬥,實際上卻是郭松齡指揮的。

918發生時,奉軍高層指揮失當,一路敗退入關,將大帥積攢的諸多本錢連同東三省一起留給了日本人,這與其說是軍事上的失敗,不如說是政治上的愚蠢,受到當時全國上下一致反對;其後到西安事變前,東北軍在陝西奉命剿共,更是接連失敗,還趁機被中央取消多支部隊編制,那時候的東北軍,要地盤沒地盤,要經濟沒經濟,如果沒有中央提供薪餉,不出三個月就會潰散,這也是西安事變的主要原因之一,擺脫對中央的依賴。

張學良聰明,但還遠遠說不上天縱英才,在奉軍這支軍閥部隊裏,衆星捧月,飄飄然是必然的,實際指揮能力只能說偏下,這一點跟奉軍倒是差不多,裝備好,偏偏戰鬥力弱。雖然張學良本人受過國外高等教育,思想也比較開明,但從本質上來說,其本人還是一箇舊式軍閥,遠遠說不上是新派軍人,之所以能有那麼高的地位,純粹是投胎投的好,東北軍也配合,“喫老張家飯,給老張家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