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日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国学微讲堂"。最近我正在做一期关于解读《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人生智慧的栏目,但是有很多读者不了解曾国藩,误认为他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嗜血成性的屠夫,并大肆渲染,全盘否定其为人处世智慧,这是悲哀的。人生在世,哪有不犯错误的,但是无法用辩证的思想看问题,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完全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看待和评论一个你不了解、没经历的朝代、阶级和个人,是肤浅的,也是无知的。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第一大儒""晚清第一中兴名臣"绝不是空穴来风。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甚至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 1917 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 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可以说曾国藩在做人、做事、做官方面是成功的,而真正嗜血成性的却不是曾国藩,而是其九弟曾国荃。

我们先讲一下为什么曾国荃被叫做"曾剃头"。事出有二:

其一,安庆保卫战。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5日,曾国荃带领湘军攻入安庆城,随后,湘军士兵公开抢劫奸淫,屠杀淫掠,三日安庆城内四万余人死于湘军屠城,安庆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其二,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湘军攻破天京,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曾剃头"的帽子曾国荃实至名归,但放在一个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曾国藩身上就有些勉为其难了。曾国藩确实贵为湘军统帅,但是嗜血是他的本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曾国藩在一定情况下默许了曾国荃的行为,但把所有的一切罪行归结到曾国藩身上,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考虑实情的。

曾国藩身为儒学大师,最讲究的就是仁义,不到万不得以,绝不会干出屠城这种丧尽天良的事。可为什么他干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一方面,当时的湘军内忧外患。随着湘军实力的壮大,清廷对这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武装越来越忌惮,除了粮饷自筹外,还在各个地方打压湘军,天平天国军又时刻紧逼湘军,这就造成了内忧外患的局面。在筹措粮饷无措和激励将士战斗力的前提下,曾国荃提出了攻城成功后可随便抢夺财宝、掳掠妇女、肆意屠杀的恶毒行径,这也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另一个方面是为了自保。曾国藩不是圣人,更无法做到舍己为人,早期约束部队、严明军纪的湘军已经让朝廷坐立难安,若此时还是如此,攻下城池后纪律严明,亲切待人,清廷绝对会认为其收买人心、居心不轨,形式直逼朝廷,那湘军会成为清军眼中下一个太平天国,聚力清剿的对象,断断不可留它。湘军的实力是可以推翻清廷的,但曾国藩不想,也不敢造反。因为他的一生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不造反不代表清廷不怀疑其不造反,所以为了自保,他默认了曾国荃的行为,给清廷释放一个信号:他只为平反,不慕权力,他的湘军也是一盘散沙,一群只为争食的饿狼。这正是他厚黑的真功夫,却也是他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反过来讲,曾国藩真的毫无人性吗?为什么大范围的屠杀只发生在曾国荃的"吉字军"呢?如果曾国藩真的嗜血成性,那他应该命令所有手下的将领攻一城屠一城,而不是只有曾国荃的部队。所以真正的"曾剃头"只有曾国荃一人。

曾国荃多次冒死营救曾国藩,曾国藩知孝悌,不处置曾国荃,其为"义";为朝廷鞠躬尽瘁,力剿太平军,其为"忠"。在保全忠、义和湘军的前提下,他只能选择放弃"仁"。在面对不是被天平军消灭就是被清廷剿灭的两难境地下,他选择了尽忠、尽义、灭叛军,他默许了曾国荃激发"吉字军"的行为,在消灭太平军后大规模裁军,消除了清廷的怀疑,这也是自保之法。

曾国藩只是一个被赶鸭子上架的儒生统帅,请不要以一个圣人的标准要求他。倘若他没有几分人生的智慧和厚黑的真功夫,相信他和他的湘军早就成为了清军或者太平军的刀下鬼,那何来的尽义、尽忠,何来的评定叛乱,何来的使汉人重新走上历史舞台。

揭秘“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