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5月18日(胡亦心)“去年1688平臺上最大一筆在線訂單金額高達1.06億,這筆訂單涵蓋了2千個商品的需求,超過170多頁子類目,涉及超過60個供應商。”近日,阿里巴巴中國內貿事業部(CBU)工業市場總經理陳意明向記者介紹,在平臺數字化的背景下,阿里巴巴1688平臺通過數字化能力對訂單進行自動分單、拆單、對應,商家線上提供報價,企業在線完成審標後,直接進入採購流程,1.06億的大訂單隻用一天就完成了購買。

工業領域數字化成趨勢

“去年開始,數字化在零售端的基礎非常發達,我們判斷數字化一定會從零售往商業各個領域裏拓展,尤其拓展到工業領域,拓展到B2B領域。”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中國內貿事業部(CBU)聯席總經理汪海說,零售企業就是後端生產製造企業的客戶,如果零售端客戶全面數字化,整個供應端所有企業也一定會因爲客戶數據化了,而把生意數據化了,“一切數據化之後,商業連接就會非常簡單”。

爲了推進整個工業市場的數字化的發展,阿里中國內貿事業部(CBU)成立非消費品市場,並在今年更名爲工業市場。汪海說,這個部門的重心是促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融通,“思考怎麼樣通過數字化讓中小企業和工業化大企業共同協同和工作”。

汪海說,通過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大企業可以與從未謀面卻具備數字化能力的小企業非常順暢的對接在一起,並且把原來的企業採購變得更加高效、更加透明、更加分散、更加及時。

施耐德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總部位於法國呂埃。施耐德電氣B2B電商平臺經理徐軼均說,傳統渠道經營效率很低,容易出錯,但到了網上通過數字化的工具,可以自動匹配客戶的採購需求、匹配訂單,“如果ERP系統建設得很好,訂單可以自動化發送到物流系統、財務金融系統,甚至還能通過CRM之類的管理軟件對客戶進行分級管理”。

徐軼均說,這些數據化工具對企業本身來講就是效率的提升,很難用短期內提升的銷售數字來衡量,但在未來商業市場裏,如果你現在沒有做數字化轉型,未來很難再有立足之地。

常州天合光能採購總監姜芬蘭說,此前天合光能與阿里雲合作,在製造過程中對產品進行了監控,一旦發現有問題的半成品,直接拿出來,減少了不良品的成本,提升了成品率。

數據化驅動供應鏈成方向

陳意明以“平臺數字渦輪模式”來描述工業市場的捲動、賦能、加速作用,其中服務數字化和營銷矩陣是最主要的兩大渦輪“增壓”方式。

“我們認爲賣貨不是B2B最重要的,服務數字化纔是最重要的。”陳意明說,無論做本地化、組貨、現貨、雲定製和渠道數字化,這些都是把服務能力數字化,讓它變成更強的服務數字化能力快速透傳出來,快速匹配,做精準交互和耦合。

在營銷矩陣方面,陳意明認爲,營銷矩陣不是與人、貨、場相關的營銷活動,營銷矩陣是包括開放平臺、廣告體系、營銷場景、物流體系、商家成長、數字體系、交易體系、金融體系等體系,“這些都是支撐體系,映射商家的生意計劃”。

“展望工業互聯網,我認爲高效融通和即時效能是要努力的方向,整條鏈條IoT(InternetOfThings物聯網)在線,這是高效融通體現在即時效能、及時效能。”陳意明說,我們通過做工業類的服務數字化,以及接入平臺的營銷矩陣,使得它在過程中完成增壓賦能。

在汪海看來,生產端和消費端就像是槍和靶,生產端的數據化、自動化讓整個生產變得更加高效,就像有了一把好槍,但是要想知道打哪裏,還要由消費端的數據表明靶心在哪裏纔行。當全鏈條都數據化了,把傳統的正向供應鏈變成逆向供應鏈,把零售、流通、生產、製造、原材料反向數字化,才能使企業的戰略變成真正數據化的戰略,用實時、全方位的數據做最有效的商業策劃。

汪海說,1688將在四個方面幫工業企業做數據化,分別是商品的數字化、服務的數字化、交易的數字化和營銷的數字化。

“工業品領域不像消費品,一個洗髮水賣出去就行了,它包含非常強的服務屬性在裏面。本地化服務屬性,包括一些綜合的服務屬性,這些服務的體系怎麼樣數字化,能讓客戶更加清楚的看見匹配。”汪海解釋說。

汪海表示,一方面,1688在銷售端、營銷端、服務端推進企業的數字化。另一方面,阿里集團會在IoT層面推進企業生產製造數據化。

“未來,我們會把生產製造和銷售的數據做串聯,最終會實現市場驅動數據化的生產計劃、整體排布。”汪海說,相信在工業品領域,我們一定會走到數據化驅動供應鏈方向。(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