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端午佳節,廣州交響樂團祝廣大樂迷端午節快樂!

上週六在廣交廣播音樂季中,曾與大家重溫了兩首經典的俄羅斯音樂,相信許多樂迷都仍意猶未盡。在6月23日的樂季音樂會中,音樂總監餘隆將攜廣州交響樂團與著名華人小提琴家寧峯先生爲大家獻上充滿異國情調的《西班牙交響曲》和《天方夜譚》組曲。

這場音樂會的兩部組曲都是作曲家“獨立原創”的組曲。不僅如此,音樂的風格和內容就更是很不一樣,都是色彩強烈,繽紛多姿,帶有鮮明異國情調,和異國故事內容的音樂。在音樂發展仍以中歐爲重心的十九世紀,採用中歐以外,來自東方的音樂和故事寫成的樂曲固然被視爲是異國色彩的樂曲,甚至拉羅注入了西班牙色彩的的《西班牙》交響曲,亦被認爲是異國情調的音樂。

西班牙交響曲

愛德華·拉羅

1823年1月27日生於法國里爾(Lille),爲西班牙後裔,1892年4月22日逝於巴黎。拉羅最初在里爾的巴黎音樂學院分校學習大提琴,十六歲轉入巴黎本校,隨阿伯奈克和許賀夫學小提琴與作曲。 1848年拉羅與友人創辦阿米格四重奏(Armingaud Quartet),演奏中提琴(後拉第二小提琴),並創作了不少室內樂作品,正式作曲卻是1871年後的事,當時已四十八歲。

拉羅的音樂富於異國情調,充滿明快情緒,具有端正曲式,也具有戲劇性,相當華麗燦爛,旋律甜美。

西班牙色彩融入法國風格

拉羅留下來的小提琴與樂隊協奏曲共四首。他爲感謝西班牙小提琴大師薩拉薩特( Pablo Sarasate,1844-1908)1872年爲他首演F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並由此奠下他的作曲家地位,便決意爲他“度身訂造”創作一首適合他性格的作品,便是這場音樂會演奏的《西班牙》交響曲。該曲於1874年完成,題獻給薩拉薩特,並於1875年2月7日由薩拉薩特在巴黎通俗音樂會中首演,實時獲得空前成功,自此拉羅的聲譽與日俱增。

拉羅將他這首小提琴與樂隊的作品加上《西班牙》的標題,不一定和他的西班牙血裔有關,目的顯然只是強調音樂素材特別具有的西班牙色彩,事實上,《西班牙》交響曲正如拉羅其他作品般均富於異國情調,曲中採用了西班牙獨特的舞蹈節奏和旋律,是一首色彩濃艷,熱情洋溢的樂曲。不過該曲的節奏和拍子,雖有明顯的西班牙風格特徵,但樂曲形態卻充分表現出法國音樂的三大特色,均衡整齊、優雅精美,並具有節制,可以說仍是具有很精純法國風格的作品。拉羅創作此曲時,已五十一歲,作曲技巧已爐火純青,精鍊圓熟,爲此,西班牙的色彩融入法國風格的音樂中的效果,亦得以天衣無縫般有如天成。

小提琴:寧峯

旅居柏林的華人小提琴家寧峯,1981年生於中國成都,四歲起在父親的薰陶下隨文有信老師學習小提琴。曾就讀於四川音樂學院、柏林音樂學院和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他以精湛的技巧、磅礴的氣勢以及充滿激情的演繹很快地在世界古典樂界中取得了顯赫的聲望。

2006 年,寧峯在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比賽中榮獲一等獎。他還曾在漢諾威國際小提琴比賽、英國伊麗莎白女王音樂比賽、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等多項賽事中榮獲獎項,其中包括 2005 年新西蘭邁克·希爾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

這首“交響曲”其實是帶有小提琴獨奏聲部的管絃樂作品,全曲由五個樂章組成,較交響曲多一個樂章,較協奏曲多出兩個樂章,但獨奏小提琴聲部並沒有一般協奏曲的華彩樂段,小提琴獨奏祇保持有短小的經過句,爲此,該曲更貼切的形式會是管絃樂的組曲。

《天方夜譚》組曲

阿拉伯神話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內容包羅萬象,有格言、諺語、寓言、童話、戀愛故事、冒險故事、歷史故事和名人軼事等,而且寫情寫景深刻生動,真實地反映出中世紀近東國家的社會生活方式和風土人情,對西方文學、繪圖和音樂影響很大,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或管絃樂組曲)《天方夜譚》,便是以《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中的個別情節寫成。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

俄羅斯作曲家、指揮家,是近代管絃樂法的奠基者,着有《和聲學》、《管絃樂法原理》等重要音樂著作。這首色彩效果燦爛華麗,樂器性能表現精緻獨到,旋律優美動聽的《天方夜譚》組曲作品,正是他在管絃樂法的技巧上充份掌握的成果。他自幼嚮往海洋生活,十八歲在海軍學校畢業,曾作了一次環球航行,爲此也就能以其航海的親身體會,在創作這首組曲作品時,生動地以音樂描畫出海洋的豐富變化畫圖。

驚險事蹟自由地去領會

這套組曲中的四首樂曲各描繪一個音樂畫面,各個畫面之間並沒有共同的情節聯繫,爲此,作曲家運用兩個類似主導動機的主題,或相交替或相盤結地反覆在這些樂曲中出現,作爲整部作品成發展的內部聯繫。這兩個主題在第一樂章《海洋和辛巴德的船 》的引子中已出現。辛巴德是《一千零一夜》故事中一個勇敢的航海旅行家,曾七次出海航行,爲期數十年,歷盡千辛萬苦和驚心動魄的艱難險阻,到過鑽石山、猿人島,和喫人的巨人,及騎在他身上的海老人,以及種種怪物打過交道;他的船幾次觸礁沉沒,幸運和他的機智使他擺脫這種種危險。這首樂曲所描繪的,祇限於辛巴德的船航過的那個大海的畫面,至於辛巴德經歷過的許多驚險事蹟,便留給聽衆自由地去領會。

其實,這兩部已成爲西方音樂史中的經典作品,並沒有明確的異國故事內容情節,但音樂本身所帶有的獨特鮮明色彩,在當年誕生時爲歐洲樂壇帶來一股鮮活的音樂力量,在百多年後的今日,當年的異國神祕感都消淡了,但這股鮮活的能量,仍然是那樣充滿動人的魅力,讓大家仍會樂在其中,樂而忘返,那就是音樂作爲藝術的魅力所在!

周凡夫供稿,廣州交響樂團編輯。

曲目:

巴托克 《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 《交響舞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