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火燒不斃、水溺不死,連月不喫不喝,皇帝奉爲仙、親爲之立傳

我們都是無神論者,我們都堅信,世上是沒有神仙的。

現在,但凡有自稱神仙的,必是神棍、騙子一類,其目的不過是招搖撞騙,混喫混喝罷了。

明太祖朱元璋對鬼神之事也是非常反感的,他的第十子魯王朱檀就藩兗州,誤聽妖僧妖道的教唆,沉迷上了燒煉“仙丹”,結果“餌金石藥”,於洪武二十一年(公元 1388年)毒發身亡。朱元璋在南京收到噩耗後,氣得連罵“該”,並賜惡諡曰“荒”。

應該說,朱元璋本人是不怎麼相信神人、仙人以及長生不老一類鬼話的。

但是,數年之後,朱元璋卻對自己早年結識的一個異人念念不忘,最終認定他是隱藏於塵世的大仙人,不但親自執筆爲之立傳,還寫詩頌揚。

看來,神仙之說也真不可等閒視之。

要知道,朱元璋以白衣之身橫取天下,所遇之人何止千千萬萬,所歷之事不知凡幾,卻偏偏只爲此人立傳,可知此人不同凡響。

此人火燒不斃、水溺不死,連月不喫不喝,皇帝奉爲仙、親爲之立傳

事情是這樣: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年),朱元璋忽患熱症,以他自己的話來說,那是“幾將去世”,太醫院一衆醫官束手無策,滿朝文武驚惶。卻有赤腳僧人來京面聖,自稱是奉“天眼尊者”及“周顛仙人”之命遣送丹藥救命來了。朱元璋本着死牛當活馬醫的精神,服下了丹藥。結果神了,“初服在未時,間至點燈時,周身肉內搐掣,此藥之應也。當夜病癒,精神日強一日。”

按照這個赤腳僧人的說法,他是從廬山天池寺來的,可廬山與南京遠隔千里,這“天眼尊者”及“周顛仙人”是怎麼知道皇帝患病的?而且,送來的神藥對症,藥到病除,可不就是活神仙?!

更奇的是,朱元璋派人到廬山訪這二位高人,結局卻是“使者至,杳然矣”。

前文說了,神棍、騙子自稱神仙,不過是招搖撞騙、混喫混喝,這二位卻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朱元璋大爲訝異。

而赤腳僧人所說的“周顛仙人”,朱元璋其實也是認識的,而且認識時間還不少,有三十多年了。

朱元璋追思這位“周顛仙人”的所作所爲,越發覺得奇異,於是命人在廬山建亭立碑,並親手寫《御製周顛仙人傳》記其人其事。

雖然後來的《明史本傳》、《畫史會要》、《名山藏》等書均有這位“周顛仙人”的傳記,但都是在朱元璋這篇《御製周顛仙人傳》的基礎上改編的,而且,所敘事蹟也遠沒有親歷者朱元璋這麼歷歷如繪,所以,就讓我們通過朱元璋這篇《御製周顛仙人傳》,來了解“周顛仙人”神奇而又荒唐的一生就好了。

《御製周顛仙人傳》,明史卷九八藝文志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七子部道家類存目有著錄,提要記有“洪武二十六年,太祖親制此傳,命中書舍人詹希庾書之,勒石廬山,後人錄出刊行”,爲了方便讀者閱讀,我在文字上做了些置換、刪減:

周顛其人,姓周,自稱是南昌屬郡建昌人,十四歲時,患上了顛疾,失其名,人以“周顛”呼之。

周顛入南昌,乞食於市,凡新官到任,必謁見而口中稱頌:“告太平。”

當是時,元天下承平,人視周顛者此言爲“異詞”。

不數年,元天下亂,所在英雄據險,殺無寧日。

先是,陳友諒稱僞漢,率烏合之衆佔據了南昌。

未幾,朕率舟師攻取,南昌城降。

朕撫民既定,歸建業,於南昌東華門道左見一男子拜於道旁。

朕謂左右曰:“此何人也?”

左右皆答:“顛人。”

{!-- PGC_COLUMN --}

朕三月回到建業,周顛六月即來謁。

此人火燒不斃、水溺不死,連月不喫不喝,皇帝奉爲仙、親爲之立傳

朕問周顛:“此來爲何?”

周顛答:“告太平。”

從該日起,朕每出其必逢之,所告如前,“告太平”一語或左或右,或前或後,務以此言爲先。

有時遙見以手入胸襟中,似乎討物,以手置口中。

朕怪問其故,對曰:“蝨子”。

復問其:“有幾何?”

對曰:“二三鬥。”

瘋言瘋語,諸如此類,見怪不怪。

朕終日被此顛人所煩,故意以烈酒將之灌醉。然其酒量甚巨,長飲不醉。且明日又來,仍以蝨多爲說詞。

朕於是賜新衣於其以換下舊衣。

其換衣時,朕視其舊裙腰間處藏有三寸長菖蒲,大奇,問:“此物何用?”

周顛答:“細嚼,飲水,可治腹痛。”

新衣已換,烈酒長飲,周顛仍是日日瘋癲不已。

朕不勝其煩,命人以巨缸覆周顛於其內,以蘆薪緣缸焚燒,意欲將之燒斃。

薪盡火消,揭缸而視之,周顛卻安然無恙。

無奈,安排其寄食於蔣山寺。

月餘,蔣山寺主僧來告,言周顛與寺中小沙彌爭飯不得,一怒之下,絕食半月矣。

朕奇之,命駕親往詢視之。

至寺,遙見周顛來迓,步趨無艱,容無飢色,是其異也。

當日,備下佳餚美酒,與周顛同享於翠微亭。

膳後,朕密謂主僧曰:“令周顛清齋一月,以視其能否。”

主僧如朕命,關周顛於一室。

朕每二日一問,問至二十三日,果不飲膳,是不類於凡人也。

朕親往蔣山寺爲其開門。

諸軍將士聞是,爭取酒餚以供之。

酒過且酣,周顛先於朕歸道旁待朕至。及朕至,其以手畫地成圈,指謂朕曰,“你打破一桶,再做一桶。”

未幾,朕將西征九江陳友諒,特問周顛:“此行可乎?”

周顛應聲答:“可。”

朕又問:“彼已稱帝,今與彼戰,豈不難乎?”

周顛作顛狂態,仰面視屋上,久之,端首正容,以手拂之曰:“上面無他的。”

此人火燒不斃、水溺不死,連月不喫不喝,皇帝奉爲仙、親爲之立傳

出征之日,周顛以平日所持之拐擎之,急趨朕之馬前,搖舞之狀若壯士揮戈之勢,此露必勝之兆。

至皖城,無風,舟師艱行。周顛卻雲:“只管行,只管有風。無膽不行,便無風。”

於是諸軍上岸以繩牽舟,泝流而上,不二三里,微風漸起;又不十里,大風猛作,揚帆長驅,遂達小孤山。

朕謂相伴者曰:“周顛其人瘋瘋癲癲,語出無狀,謹防其擾亂軍心。”

果然,船到中江,江中有江豚戲水,周顛大呼:“水怪見前,損人多。”

朕一開始不以其說爲然,軍至湖口,損失人數約有十七八人。

朕命人將周顛領去湖口小江邊溺死。

去久而歸,周顛竟與之同回。

朕問命往者:“何不置之死地,又復生來?”

答曰:“難置之於死。”

周顛謂朕欲食。

朕與之。

食罷,周顛整頓精神、衣服,作遠行之狀,至朕前,鞠躬舒項,指着頸脖謂朕曰:“你殺之。”

朕謂曰:“被你煩多,殺且未敢,且縱你行。”

周顛遂揚長而去,去後莫知所之。

……

此人火燒不斃、水溺不死,連月不喫不喝,皇帝奉爲仙、親爲之立傳

以上乃是朱元璋《御製周顛仙人傳》所寫,觀周顛之行事語言,確是瘋瘋癲癲,幾類於心智錯亂失常,但其火燒不斃、水溺不死,酒量驚人,卻又能月餘不食人間煙火,種種詭譎之狀,難以置信。而其在湖口飽飯後,從容伸頸向朱元璋請死之語,似乎在恃無恐,儼然神仙臨世、遊戲人間。

最最出人意表的,朱元璋明明對他惡意滿滿,幾次要置之於死地,他卻渾不以爲意,而且還以德報怨,於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年)派人送來了靈丹妙藥,不是活神仙又是什麼?!

當時,赤腳僧人除了送來靈丹妙藥,還送來了天眼尊者和周顛詩各一首。

天眼尊者詩云:

聖主祥瑞合天基,如影隨形總是癡。

奉天門下洪福大,生靈有難不肯依。

非非相處方出定,金輪積位四海居。

明君有道乾坤廣,等閒一智聲如雷。

周顛詩云:

初見聖主應天基,一時風采一時癡。

逐片俱來箍一統,浩大乾坤正此時。

人君自此安邦定,齊天洪福謝恩馳。

我王感得龍顏喜,大興佛法當此時。

朱元璋初見此兩詩,認爲詞句粗俗,無韻無聯,似乎非詩也。後因派人到廬山訪天眼尊者和周顛二人不得,專門御製祭天眼尊者周顛仙人赤腳僧文,慨嘆:“今者神神妙用,幽隱於廬嶽,獨爲朕知而濟朕難。”

此人火燒不斃、水溺不死,連月不喫不喝,皇帝奉爲仙、親爲之立傳

隨後,朱元璋命人在廬山建立了御碑亭、訪仙亭,重建了天池寺。

並令中書舍人、書法家詹希庾把這些詩文書寫,讓工匠鑿刻在石碑上,立於御碑亭內。

亭前石門上還專門刻了一副對聯:

姑從此處尋蹤跡,更有何人告太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