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6日電 6日,上交所通過官方微信號表示,截至目前,已對滬市全部公司年報開展全面審閱,並對部分公司年報進行重點審覈。截至目前,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已對滬市全部公司年報開展全面審閱,並對部分公司年報進行重點審覈。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6日電 6日,上交所通過官方微信號表示,截至目前,已對滬市全部公司年報開展全面審閱,並對部分公司年報進行重點審覈。部分上市公司“水落石出”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部分公司存在把資產減值作爲後續業績“甜品盒”的傾向,變更壞賬計提政策有一定隨意性,甚至可能利用商譽減值“大洗澡”等。

監管點破上市公司造假套路:把資產減值作爲業績

上交所資料圖。中新經緯攝

上交所介紹稱,滬市公司2018年年報披露結束後,上交所年報審覈工作全面鋪開。總體來看,滬市絕大多數公司在比較複雜的市場和經濟環境下,仍然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業績答卷,有九成公司實現盈利,近八成公司連續三年扣非後淨利潤盈利。全年整體實現營業收入33.50萬億,淨利潤2.80萬億,同比增長11%和4%。

截至目前,上交所公司監管部門已對滬市全部公司年報開展全面審閱,並對部分公司年報進行重點審覈。審覈工作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重點關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部分上市公司“水落石出”暴露的一些問題。

2019年至今,共對定期報告和臨時公告發出各類監管問詢函件389份,而2018年和2017年同期則分別爲358份和407份,問詢家次基本持平。

緊盯業績真實性是上交所今年年報審覈的重點。上交所指出,今年的審覈中,交易所組織專業力量,有的放矢,緊盯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真實性,尤其是公司業績的真實性。對於一些年報反映出的經營業績有水分,甚至虛構交易、虛增收入等情形予以重點關注。審覈情況反映,滬市絕大多數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比較可靠,但也存在一些較爲突出的問題。

一是有的公司業績可能摻雜水分,與其自身經營模式和行業發展狀況難以相互印證,突出表現爲與同行業公司相比毛利率畸高、銷售費用增幅異常等。

二是一些公司固定資產價值可能虛高,與其實際使用狀態和產出效能相矛盾,如資產規模增速大幅超過產能的增加、同類產品的單位投資額度遠超行業均值等。

三是部分公司存在把資產減值作爲後續業績“甜品盒”的傾向,變更壞賬計提政策有一定隨意性,甚至可能利用商譽減值“大洗澡”等。

四是個別公司利用會計準則進行不當盈餘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如通過表決權委託或協議安排,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公司的合併範圍。

上交所指出,對於這些情況,交易所公司監管部門立足實際、把握重點,對主要屬於披露性的問題,要求公司及時補充更正;對確實存在重大疑點和造假嫌疑的事項,刨根問底,要求公司具體覈實。

上交所嚴查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審覈發現,2018年控股股東資金佔用和違規擔保行爲有所抬頭,主要表現爲兩種形式。一是控股股東直接佔用上市公司大額資金,或直接要求上市公司爲其違規提供擔保。二是通過看似正常的交易掩蓋向大股東及其關聯方輸送利益的實質。

上交所還指出,有一些中介機構職業操守淡漠、怠於勤勉盡責,對公司存在的顯著問題和重大風險視而不見,出具的專業意見合理性存疑。

上交所表示,對年報中反映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交易所將實事求是,區分問題大小輕重,把握分寸、分類處置。對於絕大多數屬於信息披露不到位、不充分、不準確的問題,督促公司做好補充披露及更正,幫助投資者全面、客觀瞭解公司情況。對於發現的財務造假和重大違法違規線索,將堅持從嚴監管,嚴肅查處,維護好資本市場的良好生態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新經緯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