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部悲情題材電影《搭錯車》的問世,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引發了強烈的反響。由於本片是新藝城製作,當時又和嘉禾公司競爭得如火如荼,於是便啓發了洪金寶開始打造自己的洪氏悲劇片,譬如講述弱智哥哥和弟弟的親情片《龍的心》和爲了生計走上犯罪道路的《標錯參》等都是代表之作。除此之外,洪金寶還有一部悲情影片不可被忽略,那就是1989年的《羣龍戲鳳》。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羣龍戲鳳》是洪金寶自資、自編、自導的一部作者電影(並非以寶禾名義,而是由寶祥影業製作出品),這一次的故事背景不再是現代都市,而是放到了三、四十年代的澳門。

整個故事用“悲中有喜,喜中帶悲”來形容再適合不過:影片前半段,是三輪車伕洪金寶和做餅的師傅孫越爲搶利智爭風喫醋的喜劇部分,後半段則安插了車伕莫少聰戀上風塵女子袁潔瑩,兩人終打破自身的枷鎖喜結連理,卻在新婚之夜遭遇惡霸岑建勳的報復雙雙喋血街頭的悲情部分,壓軸部分自然是洪家班電影一貫的驚險打戲——既然洪金寶要爲好友莫少聰復仇,自然成爲了穿插這段打戲的驅動力。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影片的主題和風格,可以看成是《龍的心》和《標錯參》的某種延續——它同樣是聚焦於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物,並傳達出了人性和社會身份之間矛盾衝突從而帶出的悲劇力量,這點在戲裏的莫少聰和袁潔瑩這對苦命鴛鴦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整個故事構思雖是由洪金寶提出,但或許是擔心只講愛情線難以撐起整部電影,於是在拍攝前又請來了黃炳耀和阮繼志兩個大神編劇來爲影片做加工和補充,於是便有了這樣一部集動作、搞笑、苦情、溫情於一體的“大雜燴”式的反類型化電影。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影片一開頭是兩隊車伕人馬在茶樓劍拔弩張地談判,本要握手言和之際卻撞上了廚師曾志偉正在提刀追貓,結果兩邊“敏感地”大打出手,這明顯是黃炳耀的風格。而電影中段袁潔瑩的真正身份在飯桌上被揭曉後,莫少聰惱羞成怒一段便處理得極有戲劇張力,這無疑是出自阮繼志的手筆。要知道,阮繼志最善於寫這樣的愛情故事。影片最後洪金寶闖入岑建勳老窩大戰周比利等人的段落,又將風格拉回了傳統的“洪家班”電影,論這裏的一連串系列動作,無疑又以洪金寶一個翻身倒勾制服周比利設計得最爲精彩。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羣龍戲鳳》的故事情節雖是拼拼湊湊而成,劇本寫作方面也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但卻被黃、阮二人處理得過渡流暢,足可證明其編劇功力之深之強,也是當時“攢戲港片”的一個典型範例。而本片帶給影迷一大的“驚喜”,則是洪金寶和劉家良在銀幕上的“首次交鋒”——這段打戲發生於洪金寶盲打誤撞地闖進了一間賭場並打壞了東西,結果引得幕後老闆現身,而他的扮演者正是劉家良。於是兩人旋即展開了一場拳術和棍術的切磋。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在此之前,代表着南派武術片的劉家良,和北派武術片的扛鼎人物洪金寶因分屬不同電影公司很少有合作機會,因此,兩人的這場銀幕“比試”在當時轟動了整個香港電影圈,被業內評爲“南北派武術里程碑式的一次碰撞”。

雖然這段打戲只有5分鐘時間,但爲了“打”出強烈的火花,兩人竟然在片場拍了6天才完成。而洪金寶在排這場戲時,也給足了對方面子,最後以劉家良打贏而收尾,同時還引出了“拳怕少壯,棍怕老狼”的武術理念。這裏兩人之間的一段對話也非常有意思——劉家良說:打了這麼久的架,只有你一個讓我害怕。而洪金寶則回道:我打架這麼久,你是第一個贏我的。也許在現實中,兩人的關係就是如此惺惺相惜吧。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影片於1989年2月24日開始公映,雖然最終票房成績只排同年票房榜第14位,但還是賣了1478萬港幣,不算成功,也不算寒磣。儘管它不是洪金寶電影序列中最爲突出的,但洪金寶自己說過,這部《羣龍戲鳳》是除了《東方禿鷹》之外他第二喜歡的一部電影,其一是因爲和劉家良“打得很過癮”,其二是影片故事的發生地澳門投入了他的情懷。

反類型化動作片,洪金寶爲了和劉家良打得好看,一場打戲拍了6天

不過它的“看似喜劇卻是悲劇”站在觀衆的立場來說,就如網友戲言那樣:當年的觀衆沒有要求退票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