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隨着文化消費的升級和北京演藝市場的蓬勃發展,演藝新空間正成爲城市文化發展的新亮點。不拘泥於傳統演出形式、打破劇場演出空間限制的演藝新空間,通過接連上演的“小而美”“小而精”的演出作品,不斷充實市民百姓的文化生活。分佈在京城大小街巷的演藝新空間,正在以創新的運營模式、多元化的演藝內容和高品質的文化體驗,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觀衆。

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羣衆生活品質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徑。站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週年的新起點上,北京作爲全國文化中心,憑藉着豐厚的資源優勢、成熟的人才儲備、多元的消費場景以及仍待挖掘的消費市場,爲演藝新空間的發展提供了優質的土壤。

邊看邊玩邊笑邊演

演藝新空間,折射出京城演出市場的發展新趨勢,場景新、觀演體驗新是演藝新空間的最大特點。

邊看邊玩,邊笑邊演……在京城的許多演藝新空間裏,舞臺平行於觀衆席,觀衆不再是單純的看客,而是成爲了劇目的參與者。

天橋藝術中心的沉浸式作品《貓神在故宮》、繁星戲劇村環境式懸疑劇場《朱莉小姐》、開心麻花環境式懸疑音樂劇《迷霧山莊》、驚悚爆笑戲劇《開心聊齋·三生沉浸版》……如火如荼的各類沉浸式演出,在演藝新空間的舞臺上與觀衆見面。

演員鄧麥談到,演藝新空間通過沉浸式演出所創新的表演形式和舞臺場景,其實是通過打破與觀衆的“第四面牆”,讓觀衆能夠更加深入地參與到表演中來,享受更加沉浸式的藝術體驗。而對於新業態的探索,是提供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步,也是帶動觀衆走進演藝新空間,將演藝新空間打造爲文化內容的聚集地的重要推手。

強化複合型運營

以多元化的劇目品類、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和豐富的文化產品供給爲主要特色的演藝新空間,正在文化領域展現出其獨特的市場活力。演藝新空間爲“演藝之都”打造注入新的活力,也爲演出市場運營模式的更新提供了新樣本。

演出行業分析師黎新宇分析到,從目前北京市分佈的演藝新空間情況來看,既包括了演出空間與演出院團在業務上相互融合的“場團合一”模式,也有專業劇場通過演藝新空間實現了“演出+”的生態構建,此外還包含了劇場與商圈彼此聯動、相得益彰等模式。

與此同時,演藝新空間通過推出更多具有新意的文化產品,與景區、餐飲等業態融合,有效助力城市打造文化消費市場的新地標、新景觀。

吉祥大戲院總經理段思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談到,從核心演出業務來看,吉祥大戲院對演出內容的選擇更加註重精品之作的呈現。在保證名家名段等經典演出的同時,音樂類、舞蹈類以及相聲類等多元化的演出形式也逐漸向常態化演出內容過渡,爲觀衆提供了更爲豐富多樣的藝術享受。

將演出場景與商業空間巧妙結合,演藝新空間正在創造“演出+”的消費場景。吉祥大戲院推出了戲曲主題咖啡、茶飲售賣及電影放映業務,此外還兼有文創產品、閱讀空間等多業態運營;地處三里屯的愛樂匯藝術空間也融合了演藝、餐飲、休閒聚會等消費模塊,成爲線下社交的一塊新場域。

黎新宇談到,演藝新空間不僅滿足了觀衆對於高品質藝術表演的需求,提供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活力的社交場所,進而擴大複合消費,爲城市的文化發展注入更多動力。

北京商報記者 盧揚 韓昕媛/文並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