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黃欣、藍春燕教授團隊主導的卵巢癌最新研究成果獲得國際醫學界頂級學術雜誌《柳葉刀·腫瘤》發表——創新聯合應用本土研發抗血管生成靶向藥阿帕替尼和化療藥物依託泊苷的雙口服治療方案,可平均有效控制複發性鉑耐藥卵巢癌患者病情超過8個月。

卵巢癌成爲女性健康“頭號殺手”,複發率高達七成

在所有婦科惡性腫瘤中,卵巢癌以其高複發率、高死亡率等特點成爲女性健康的 “頭號殺手”。據統計,在2015年,中國就約有5.21萬例新發病例,近2.25萬名卵巢癌患者死亡,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

現有的卵巢癌標準治療主要包括手術以及手術後以鉑類藥物爲基礎的一線化療,但仍有近75%的患者在經過一線治療後會出現疾病復發狀況,同時,復發後的患者也最終會發展爲對鉑類化療耐藥,導致二線及之後治療時“無藥可用”。“對復發的卵巢癌患者來說,他們的化療就像接力賽,每一種藥物代表一個接力棒,一棒接一棒,一種藥物不行了,就換另一個,越往後治療的有效率越低,最後面臨無藥可用的境地。因此,亟需尋找新的有效藥物治療鉑耐藥患者。”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藍春燕教授說。

卵巢癌治療燃起新希望,獲“國際穹頂”高度認可

近年來的臨牀研究證據表明,聯合應用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化療藥物,能有效治療對鉑耐藥的卵巢癌患者。然而,國外多個研究團隊最新治療方案存在一定侷限性,諸如需要定期靜脈給藥、住院治療和費用昂貴等問題。同時,很多抗血管生成藥暫未在中國大陸上市。因此,研究團隊把目光投向了本土創新抗血管生成靶向藥——阿帕替尼。

據介紹,阿帕替尼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於2014年獲批臨牀應用,通過抑制腫瘤組織血管生成,剝奪腫瘤的氧氣和營養供給,從而“餓死”腫瘤,其單藥的抗腫瘤作用已在胃腸道癌、肉瘤等多個臨牀研究中得到證實。而口服依託泊苷則是常用於治療複發性卵巢癌的化療藥物,具有使用簡便、性價比高的優點。

2016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黃欣和藍春燕兩位教授爲首的科研團隊創新性開展了上述兩類藥物聯合應用治療鉑耐藥性卵巢癌的2期臨牀研究。最終,研究團隊摸索出了“1+1>2”的臨牀綜合獲益方案,爲卵巢癌晚期患者治療燃起新希望。

該項研究是我國卵巢癌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其全文已刊登在素有“穹頂之光”之稱的國際醫學界頂級腫瘤學雜誌《柳葉刀·腫瘤》。這是該雜誌自創刊以來首次全文發表由中國大陸婦科腫瘤醫生主導的臨牀研究成果。

我國最新卵巢癌創新性治療研究成果獲國際頂級雜誌《柳葉刀·腫瘤》認可

《柳葉刀·腫瘤》作爲世界級臨牀腫瘤學權威期刊,對腫瘤學的研究有着深遠的影響和啓示,此次研究發表在中國腫瘤治療領域中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由中國婦科腫瘤醫生所主導的臨牀研究結果正逐步走上國際舞臺,受到了國際腫瘤治療權威學術組織的認可和關注。

“阿帕替尼+依託泊苷”聯合用藥,“1+1>2”多重獲益

研究共納入35例18至70歲的複發性鉑耐藥卵巢癌患者,截至研究結束時,聯合用藥方案的客觀緩解率(ORR)達到了54.3%,並且85.7%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研究還觀察到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即腫瘤穩定無惡化維持時間)達到了8.1個月。研究另一項主導者黃欣教授表示,“與傳統的治療方案相比,該聯合治療方案使客觀有效率提升了40%,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翻倍’,且患者耐受性好,其療效遠遠高於現有的國際共識治療方案。”

雙口服治療方案是我國卵巢癌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阿帕替尼與依託泊苷均爲口服制劑,兩者聯合的全口服方案,應用簡便,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傳統治療方案往往要求患者定期接受漫長的住院治療,不間斷地頻繁往返醫院,治療過程苦不堪言,住院費用居高不下。創新聯合用藥雙口服的方式讓患者在門診就能接受治療,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橫梗在患者心頭的除了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價格也是一大“痛點”。對於大多數工薪家庭來說,治療是既沉重又急需的負擔。可喜的是,本次研究中兩類藥物都納入醫保,治療費用更爲“接地氣”。黃欣教授親自爲患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化療療程需2-5萬元,阿帕替尼一盒1360元,患者平均每月需要服用6盒,合共8160元,而依託泊苷更爲便宜,每月平均一百多元。對比傳統治療方案動輒上萬的費用,聯合用藥的“性價比”尤其突出。藍春燕教授表示:“阿帕替尼和依託泊苷聯合用藥的治療費僅爲傳統治療費用的1/3,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阿帕替尼+依託泊苷”雙口服藥聯合用藥方案爲晚期卵巢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

創新聯合用藥正申請III期臨牀研究,有望開啓臨牀新標準

目前,研究團隊正計劃開展3期臨牀試驗,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並將研究結果與國際共識的標準治療方案進行更客觀、更直接的對比,爲該治療方案在更廣泛人羣的療效和安全性提供更有力的證據,並有望改變中國乃至全球卵巢癌治療臨牀實踐標準。

“阿帕替尼+依託泊苷”聯合用藥是卵巢癌治療方案和管理模式的嶄新突破有助於在治療層面從“重病”、“貴病”的逐步轉型成“輕病”和“慢病”,從而提升患者治療效果和改善生活質量。在經濟層面上,創新聯合用藥方案也啓示了我國未來新的腫瘤治療和用藥模式,爲患者減負,從而實現以人爲本的治療導向,讓患者去獲得尊嚴和希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