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張豔 記者 鄒偉) 1月28日,市市場監管局通報了2018年冬季防寒用品抽查結果。其中,棉服、大衣分別抽查了40批次,均合格35批次,合格率均爲87.5%,不合格項目都是纖維含量。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士介紹,棉服是以各種天然纖維、化學纖維、動物絨毛等爲填充物,或以動物毛皮、人造毛皮等製成活裏的服裝。目前市場上的棉服裝多以聚酯纖維爲主的化學纖維爲填充物,如市場上俗稱的PP棉、珍珠棉、羽絨棉、仿絲棉、噴膠棉等。

5批次不合格的棉服主要表現是,將黏膠纖維標註成棉,將純聚酯纖維標註爲黏膠纖維等。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因爲棉服的單價在冬季服裝產品中相對較低,一些企業爲節約成本而不進行檢測,僅憑經驗標註成分;另一方面,也有個別企業爲了體現產品的價值,而故意將聚酯纖維、黏膠纖維標註爲棉纖維等。

抽查不合格的5批次大衣主要表現是,用聚酯纖維、腈綸等化學纖維冒充綿羊毛,或以低含毛量冒充高含毛量、以次充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大衣產品的價值與羊毛、羊絨及其他特種動物毛絨的佔比緊密相關,少數企業爲了抬高產品的價格,故意將聚酯纖維、腈綸、錦綸、黏膠纖維等標註爲羊毛等。

10批次冬季防寒用品抽查不合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