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得勝鎮始終把建強堡壘核心、突出問題導向、整頓軟弱渙散等作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助力農村發展、拓寬致富門路等方面的戰鬥堡壘作用,逐步形成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互融合、互促共進的良好局面。該鎮茶場村始終堅持“支部領軍護航,黨員帶動示範,羣衆參與受益”的“茶場村脫貧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凝聚作用,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強基固本築堡壘 ——得勝鎮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相融互促

茶葉產業助民富

通訊員章鵬何程

“我們在觀看廉政教育片後,感觸很深。今後,我們一定會築牢廉政‘防火牆’,謹防我們這些‘看片人’變成‘片中人’。”5月20日,竹山縣得勝鎮組織全鎮黨員幹部觀看廉政教育片《不收手的代價》,增強黨員廉潔意識。這是該鎮聚精會神抓黨建、凝心聚力謀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得勝鎮始終把建強堡壘核心、突出問題導向、整頓軟弱渙散等作爲基層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助力農村發展、拓寬致富門路等方面的戰鬥堡壘作用,逐步形成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互融合、互促共進的良好局面。

牽住“牛鼻子”,把黨建責任扛起來

近年來,得勝鎮黨委把抓黨建作爲主責、主業、主績,通過量化考覈、重點工作通報等方式,加大督辦力度,切實提升工作質效。

去年,該鎮印發督辦通報91期,談話提醒25人次,約談6人次,問責不擔當、不作爲幹部11人次。持續糾正“四風”問題,覈查扶貧領域問題線索329條,全年給予黨紀處分9人次。同時,堅持規範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認真落實各項學習制度,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素質。

找準“主攻點”,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近年來,得勝鎮通過組織制度創新,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採取市場主體、大戶帶動等模式,大力發展脫貧產業,讓扶貧工作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該鎮金明村學習借鑑 “塘約經驗”,發展“村社合一”模式,讓村級管理職能與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機結合,流轉村民零散土地,建起1000畝茶葉產業基地,吸納村民入社掙工資、拿分紅。

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夏勇便是受益者之一。2017年以前,他長期在外務工,收入沒有保障。去年,他加入合作社,在茶葉基地從事茶園管理等工作,每月穩定收入3000元。

目前,得勝鎮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發展茶園3.8萬畝、食用菌180萬袋,有效帶動了羣衆增收致富。

築牢“橋頭堡”,讓基層陣地強起來

羣衆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該鎮茶場村始終堅持“支部領軍護航,黨員帶動示範,羣衆參與受益”的“茶場村脫貧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凝聚作用,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

茶場村80後村民委員會委員陳偉,於2017年成立合作社,流轉茶園300畝,建設香菇基地,吸納50多戶村民參與到茶葉、食用菌生產與銷售中。“今年,我準備繼續將零散土地流轉過來,發展茶園、食用菌基地,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像陳偉一樣,去年該鎮對14個村先後開展3輪集中摸底推薦、考覈考察,儲備村後備幹部48人,順利選舉產生了70名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成員,基層組織的戰鬥力明顯增強。在基層黨組織的有力帶動下,全鎮貧困人口從3408戶8897人減少到1077戶2301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2.8%降至9.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