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提醒羣衆謹防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

央廣網北京1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期,公安部指揮北京、遼寧、深圳等地公安機關偵辦了“精準扶貧”“北斗共享聯盟”“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等多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抓獲了一批犯罪嫌疑人。這些犯罪團伙僞造公文、證件、印章,以民族資產解凍、政府扶貧、慈善活動等名義,引誘大量不明真相的羣衆加入所謂的各類“基金會”和“項目”,巧立名目騙取錢財。

這一類型的詐騙案件不僅嚴重侵害羣衆財產權益,還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危害社會治安穩定。這些危害巨大的民族資產解凍類案件到底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又使用了什麼樣的詐騙新花招?

「必讀」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提醒羣衆謹防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做客中國之聲特別節目《今天我值班》,詳解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新花樣。

陳士渠介紹,根據公安部打擊整治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專項行動總體工作部署。近期,公安部指揮北京、廣東、遼寧等地公安機關先後偵破“精準扶貧”、“北斗共享聯盟”、“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等多起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案件。從這幾起案件偵辦情況看,此類犯罪幕後組織者、操縱者主要來源於廣西凌雲縣。公安部已要求廣西百色市、凌雲縣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齊抓共管、落實責任”的方針,出重拳、下狠手,全社會動員、各部門參加,迅速開展打擊整治工作,目前上述幾起案件均全鏈條的找到了幕後的組織者、操縱者先後抓獲犯罪分子36名。其中北京精準扶貧詐騙案。北京廣西等地公安機關抓獲杜國雨、滕徳夫、甘紀林、李朝交、範基陽等17名犯罪嫌疑人,扣押寶馬、捷豹等涉案車輛8輛和一批涉案手機、銀行卡,扣押、凍結贓款273萬元。

“北斗共享聯盟”詐騙案件。青海等地公安機關將明平福等11名參與發展下線的犯罪嫌疑人抓獲。1月11日,深圳公安機關以涉嫌詐騙罪將北斗中航(深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法人曾永勇(男,37歲,廣西賓陽人)、監事紀榮發(男,67歲,安徽來安人)刑事拘留,案件偵辦工作正在進行中。

“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案件。陝西、廣東、遼寧等省公安機關分別在當地將王向榮、劉豔梅(女,48歲,天津薊縣人)、李樹金、李素文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凍結贓款43.6萬元。公安部已指定遼寧公安機關偵辦此案,其他涉案人員的源頭追查、落地核查、深挖擴線等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

“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這起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樹金,聲稱在國務院辦公廳、民政部、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籌建的“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系民族資產扶貧基金會,並以繳納會費返善款的名義誘騙羣衆參加。這一類案件緊跟時事,金額也不大,具有很強的迷惑性。陳士渠指出,爲了増強迷惑性,犯罪分子往往緊跟時事熱點一是通過僞造國務院、財政部等國家機關公文進行宣傳,増強權威性和可信度;二是將自己僞造成國家工作人員或領導幹部,向受害人下發命令和項目;三是利用羣衆愛國熱情和民族情結,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夢”等時代主題開展洗腦。通過以上手段,使得大量不明真相的羣衆相信“民族大業”是國家扶持的項目。本案中李樹金的上線就自稱爲民政部部長,謊稱該項目系經國務院批准。實際上,李樹金等人明知該基金會爲非法組織,爲謀取利益,仍然開始“中國夢想起航基金會”的組建工作,僞造基金會章程,製作虛假宣傳視頻、講話音頻、電子印章,利用與不明身份的外籍人員合影,謊稱其在京以基金會會長身份與外國駐華大使會見,進而騙取會員信任,進一步利用微信羣開始拉攏發展下線人員。

「必讀」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提醒羣衆謹防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

廣大人民羣衆對於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活動,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謹記“三個凡是”

1

當前,我國沒有任何民族資產解凍類項目,凡是打着民族資產解凍旗號進行斂財入會活動的,均是詐騙;

2

凡是自稱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幹部,通過電話、微信、電子郵箱、QQ等方式進行所謂的“委託”“授權”“任命”,均是詐騙;

3

國家不會通過網絡等非正式方式發放扶貧款、救濟款,凡是聲稱繳納數十元、上百元會費就能獲利數萬元、數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的各類App、項目,均是詐騙。

需要提醒羣衆的是,轉發鼓動、宣傳民族資產解凍類相關信息或組建相關羣招募會員、收取費用、進京聚集的均涉嫌違法犯罪,公安機關將依法查處。

陳士渠表示,目前民族資產解凍類案件又呈現出回暖高發態勢,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活動嚴重侵害人民羣衆財產權益,危害社會治安。一直以來,公安部領導高度重視打擊民族資產解凍詐騙犯罪工作。

「必讀」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提醒羣衆謹防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

針對當前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活動有所反彈的情況,公安部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精神,從2019年1月起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爲期半年的專項打擊整治行動,探索建立打擊防範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長效工作機制,以打開路、重拳出擊,主動摸排線索,全鏈條剷除詐騙團伙,集中破獲一批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案件,嚴懲一批以民族資產解凍爲由從事詐騙犯罪的幕後組織者、操縱者,堅決打掉一批非法組織,摧毀一批非法網絡。同時加強宣傳和警示教育,組織開展一系列全國性的宣傳活動,通過以案說法等方式深入揭露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的犯罪手法、特點,切實提高羣衆的防範意識、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還要加強源頭治理工作,推動廣西百色市凌雲縣開展綜合治理工作,壓實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發動各方力量,綜合施策,採取有效措施,全力開展綜合治理工作,堅決剷除滋生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的土壤。希望廣大人民羣衆積極提供案件線索,自覺抵制和預防這類犯罪活動。

陳士渠介紹,“民族資產解凍”詐騙是一種帶有傳銷性質的涉衆型詐騙犯罪,犯罪分子以解凍民族資產爲名,編造各類虛假項目,假冒中央領導、僞造國家機關公文,並藉助互聯網通信和金融工具推廣項目、非法斂財,涉及地域廣、被騙羣衆多。

一是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凌雲縣爲此類詐騙犯罪輸出地,也是涉案資金主要流入地。詐騙團伙核心層大多出自凌雲,他們負責編造項目僞造公文、提供賬號,面向全國各地物色一級團隊來實施詐騙。

二是組織化程度高。各地一級團隊是詐騙犯罪的中間層,負責組織管理、下發項目、收款轉帳等工作。如之前偵破的一些案件中,多有傳銷、直銷或詐騙前科,通過微信、QQ發展下級團隊迅速,打擊處理、教育轉化難度大。

三是詐騙名目繁多。依託“民族資產解凍”這一主要名目,犯罪分子先後編造出“國際梅協”“五洲聯合國政府”“民族資產解凍委員會”等組織機構,設立慈善、扶貧、投資、養老等各類虛假項目,有的甚至借“中國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時代主題,利用羣衆愛國熱情,冒用中央領導名義,蠱惑性很強。

四是利用互聯網傳播,涉案地域廣、危害大。各地下層團隊獲利甚微,大部分也是受害人,涉及人數較多;受害羣衆遍及全國,且普遍年齡偏大,單筆金額不大,往往未意識到被騙,不配合調査取證工作。

“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有哪些具體的手法?爲什麼會導致這麼多人上當受騙?陳士渠說

一是編造各類虛假項目,誘騙不明真相的羣衆上當受騙,嚴重侵害羣衆財產權益。

犯罪分子打着國家、民族旗號,緊跟大政方針和時代焦點、社會熱點,詐騙手段翻新快、花樣多,令人防不勝防。近年來,犯罪分子開始藉助“中國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扶貧攻堅”等時代主題,編造“精準扶貧”“養老幫扶”“慈善富民”等項目詐騙。詐騙分子往往巧立名目,要求參與人員不斷繳納資金,詐騙週期較長。由於參與門檻低、聲稱預期回報豐厚,大量不明真相的羣衆上當受騙。雖然單個人被騙金額不大,但涉案總金額大,往往達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如北京偵辦的“精準扶貧”詐騙案,受騙羣衆18萬人,被騙資金2000餘萬元;江蘇偵辦的“民族大業養老項目”打着“扶貧養老”的旗號,受騙羣衆3萬多人,詐騙金額380多萬元;安徽偵辦的“精確慈善”項目,涉案金額2.5億元。

二是假冒領導,僞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歪曲國家政策,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形象。

犯罪分子利用羣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大肆僞造國務院、財政部、民政部等國家機關公文,製作虛假證件,向受騙羣衆曲解黨和國家政策,編造謠言。有的聲稱資產解凍後會作爲慈善款、扶貧款發放給困難戶;有的聲稱會獲得國家高額獎勵;有的聲稱這些資金會投資到國家相關重點工程建設、支持國家建設小康社會戰略。很多羣衆缺乏識別這些騙術的能力,對“民族資產解凍”項目系由政府發起主導往往信以爲真,認爲是在做一件利國利民又有高額回報的“好事”,對犯罪分子的指示、要求俯首帖耳、言聽計從,有的還幫着建微信羣、拉人頭,成爲詐騙犯罪分子的工具。這類犯罪中,犯罪分子從頭至尾都不會給予被騙人任何回報。很多受騙羣衆拿不到預期的回報又沒有意識到自己被騙,就會對黨和政府產生怨恨,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三是參與人員多,傳播速度快,動員能力強,嚴重影響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

犯罪分子充分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利用微信、QQ方便快捷的特點,組建各種微信羣、QQ羣發展下線採取非接觸式的手段做宣傳推廣,通過微信、支付寶、網銀等方式收單、轉移贓款,涉及的地域越來越廣,參與的人員越來越多,一起案件動輒涉及十餘個省市區,受害人數以萬計。比如河北公安機關正在偵辦的“福民慈善基金會”項目,犯罪分子以國務院專項扶貧辦公室的名義行騙斂財,被騙羣衆多達45萬人。粗略估計,全國累計受到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的人數有數百萬之多。犯罪分子引入傳銷洗腦和管理方式,安排羣主、組長等中層骨幹專門負責受害人團隊維護、秩序維護和“洗腦”工作。有的甚至按照部隊管理模式,把受騙人員編成軍、師、旅、團、營來管理,建立了順暢的指揮體系,一聲令下就可動員數萬人參與某項行動。

陳士渠介紹,從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件情況看,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犯罪的受害人以中老年羣體爲主,他們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收入較低,明辨是非能力較差,極易被詐騙團伙“洗腦”控制,有的受害人對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深信不疑,甚至由受害人轉變爲加害人,爲團伙發展下線、收取錢財,成爲詐騙團伙的幫兇。針對部分具有一定號召力、影響力的老人,犯罪分子專門對他們進行“洗腦”,利用他們愛黨愛國的心理,假借軍隊等名義打着民族大業的旗號使這些羣衆對其深信不疑後,犯罪分子就指使這些羣衆作爲代理人實施詐騙。公安機關在對一些案件的受害人進行調查走訪的過程中,有的代理人甚至發佈虛假消息,對受害人進行“洗腦”,聲稱公安機關的調查是國家爲了考驗受害人的忠誠度,看受害人的保密意識強不強,教授參與羣衆拒絕配合公安機關調查,欺騙受騙羣衆。

-END-

編核: 陳 莉

刑偵工作信息發佈平臺

我們是打擊犯罪的鐵拳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打擊盜搶騙|

打擊黑惡|打拐|打擊嚴重暴力犯罪|警犬|刑事技術

「必讀」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提醒羣衆謹防民族資產解凍類詐騙

公安部刑偵局

CIDMPS

這是一個權威、專業的公衆號

-END-

編核: 陳 莉

刑偵工作信息發佈平臺

我們是打擊犯罪的鐵拳

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打擊盜搶騙|

打擊黑惡|打拐|打擊嚴重暴力犯罪|警犬|刑事技術

公安部刑偵局

CIDMPS

這是一個權威、專業的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