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末清初的历史,大多数人总是会有复杂的看法和态度。而清朝的皇帝在入关之后,为了避免重蹈蒙元的悲剧,取得汉人的支持,便做了一系列稳定汉人的表面工作,例如:安葬崇祯皇帝,假装成自己是替明朝报仇。

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清朝的皇帝曾经心悦诚服的供奉过一位明朝的女人,而且还是供奉在自己的满洲老家。这个明朝的女人,就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

李太后,谥号孝定李太后,万历皇帝朱翊钧生母,北京通州郭县人,同时也是万历皇帝最害怕的人之一。史载:“太后教帝颇严。帝或不读书,即召使长跪”属于是典型的严母形象。

后来有一次李太后过生日,万历皇帝思来想去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的母亲过寿诞,后想起自己的母亲信佛,且李太后经常自称自己为“九莲菩萨”,于是万历皇帝便别出心裁为其母亲翻修了一座寺庙。

万寿寺!

之所以说是翻修,是因为这间寺庙在唐朝时候就已经矗立在北京城里,原先叫聚瑟寺,后万历皇帝为了母亲过生日,便改名万寿寺。并且为了让自己的母亲能够亲自登上五台,峨眉,普陀三座佛山,特别命人运来三座佛山的土,并铺设在万寿寺的小坡上,同时在万寿寺正殿之中供奉有文殊,普贤,观世音三尊佛教塑像,一时之间,整个皇宫里的风水全都聚焦到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里面。

当年努尔哈赤发七大罪起兵反明,曾率兵攻打抚宁城,但由于低估了明军的势力,导致被俘虏。当时的努尔哈赤带了很多珍宝去贿赂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其中就包括一件稀世的貂皮大衣,当时李太后看到努尔哈赤的心意,便建议万历皇帝“以德感之”,最终万历皇帝下令释放努尔哈赤,至此,努尔哈赤算是虎入山林,龙回大海,再不受明廷羁绊了。

清朝入关夺取了中原之后,因为努尔哈赤生前曾告诫后代要好生供奉李太后,所以在清朝故宫的东华门中就供奉有一座李娘娘的塑像,形象大致是一个驾驴车的老婆婆形象,而这个老婆婆就是被努尔哈赤奉为恩人的李太后。

顺治皇帝入关之后,曾经亲自为李太后最喜欢去的万寿寺题词,为万寿寺加封“护国”,全名是“敕封护国万寿寺”,而顺治皇帝的这一做法,也是在间接的向李太后这个他们大清的恩人进行感谢。

明朝虽然灭亡了,但是万寿寺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因为之前的机缘巧合,让清朝的皇帝更加钟爱这座寺庙。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恰逢其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寿诞将至,且孝庄曾发誓要在有生之年亲登五台山拜佛,但碍于年事已高,只好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康熙为了让自己的老祖宗高兴,便想起了万寿寺的由来,正巧万寿寺土坡上有从五台山上运来的黄土,而只要重新把万寿寺返修一遍,让自己的祖母孝庄来爬爬万寿寺,不正好解决了爬五台山的难题吗?

于是康熙着令工匠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对万寿寺进行了大整改,去掉了很多水池的设计,同时将偏殿的十八罗汉塑像进行压缩,挤进了摆放三尊佛教圣贤的正殿,最终也算是为孝庄完美的过了一次生日,圆了孝庄登顶五台拜佛的心愿。

后到乾隆年间,乾隆帝曾将万寿寺中大量精美太湖石搬运出去,以便可以为万寿寺提供更充足的空间,结果经办此事的人正好是和珅的父亲钮钴禄·常保,于是这些本该在皇家寺庙存放的太湖石,被有预谋的搬入了和珅居住的府邸,成全了贪臣和珅。

就是这样一座小小的明朝寺庙,居然让清朝的皇帝刮目相看,不简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