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如果說,立春是春天的起始,那麼小年,就是春節的第一幕序曲,小年已至,大年不遠,小年也被稱爲謝竈、祭竈節、竈王節、祭竈,你知道嗎?其實各地的小年是有差異的,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差異源於古代等級觀念,西南大學民俗學專家餘雲華介紹,這是一個“南北差異”的典型。這個差別是如何產生的?原來,南北小年不同日,跟我國古時“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有關。

這一說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國古代社會,人們的等級觀念比較強,因此過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職業。“官三民四船五”,指的是官家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百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由於中國北方在更長時間裏是國家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爲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爲臘月二十四。但在古代,因爲南方地區水系發達,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較多,他們的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當然北方的船家並不遵循“船五”的習俗。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主要是中國的東北和華北地區,而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則主要是南方地區。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

小年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乾乾淨淨過個好年,寓意新年有新氣象,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你還記得小年有哪些習俗嗎?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祭竈王

小年這天,是民間祭竈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

祭竈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

掃塵土

主要是將家裏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裏的牀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

剪窗花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二龍戲珠,五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等,圖的就是好彩頭。

貼春聯

貼春聯是家家戶戶都要做的。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爲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喫麻糖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糖瓜、飴糖、麻糖等喫食本爲給竈王爺嘴上抹的喫食,逐漸演變成小孩小年必喫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喫麻糖,喫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爲小年搗蒜會把家裏搗窮了。臺灣則忌舂米,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幸福是一種期盼,溫暖是一種圓滿

小年夜,你是否也將陪在親人身邊?

春節年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門畫

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裏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爲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爲“門神”。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鬱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爲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春聯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之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小年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年俗?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

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 除夕守歲,俗名“ 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 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 磕頭蟲一直喫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 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口 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喫“ 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喫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喫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 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 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