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明永乐八年至二十二年(西元1410~1424年),成祖爷朱棣五次率明朝大军亲征漠北蒙元王朝被推翻之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于洪武三年继皇帝位。传代至明建文四年之时,蒙古贵族鬼力赤谋君篡位。自此,蒙元帝国分裂为鞑靼、瓦剌与兀良哈三部。

此三部之中,以鞑靼部最为强大,兵壮马肥,时刻准备于大明厮杀一番。

永乐七年,成祖朱棣派遣使臣郭骥前往鞑靼送交和平书信,没想到反被鞑靼人所杀。有道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鞑靼人分明不把大明放在眼中。成祖爷忍无可忍,遂携大明官兵征讨鞑靼。

七月,淇国公丘福领皇帝旨意,率军10万攻打鞑靼,因轻敌冒进,结果全军覆灭。朱棣大为恼怒,遂决意亲征。此次征讨鞑靼,特备武刚车(一种有围有盖的战车)3万,运粮约20万石随大军出发。

永乐八年二月,朱棣率50万大军亲征。三月出塞抵凌霄峰,四月抵阔滦海(今内蒙古呼伦湖)。五月进至胪河(今克鲁伦河)流域。

鞑靼部首领本雅失里遣鞑靼骑兵与之交战,但不是明军对手,眼看形势危急,本雅失里不敢恋战,尽弃辎重,率亲信西逃至瓦剌部。太师阿鲁台则东逃。朱棣打败本雅失里后,挥师攻击阿鲁台。朱棣亲率精骑冲锋陷阵,阿鲁台被吓的坠马,而后逃遁。朱棣焉能放过他,于是乘胜追击,斩杀无数。本欲继续追击,将其一举歼灭,但此时明军军粮已尽,朱棣下令停止进攻,胜利还师。

鞑靼部经过这次强击,不敢再战,于是派使者表示愿意降服大明。

虽鞑靼降伏,但阿鲁台却不甘心,他调拨瓦剌部继续与大明为敌作对,此时的瓦剌已经逐渐强盛起来。瓦剌首领仗恃势强不断向明朝管辖的宁夏、甘肃地区频频进行骚扰,并有进逼漠南的意图。

见瓦剌如此欺人太甚,成祖爷于永乐十二年三月,再次亲率大军50万亲征瓦剌。

四月出发,六月初到达忽兰忽失温(今外蒙古乌兰巴托东以南)。瓦剌军以兵力3万迎战明军,双方一经见面,便是一场厮杀。

朱棣知晓瓦剌部众骁勇,于是分兵三路,以宁阳侯陈懋率部攻其右;丰城侯李彬率部攻其左;安远侯柳升率“神机营”攻其中军。双方展开激烈厮杀,明都指挥满都被瓦剌大炮轰死。朱棣为鼓舞士气,再次亲率骑兵杀入瓦剌军中,歼瓦剌王子及其数千人马。瓦剌首领马哈木乘夜北逃。朱棣下令不予追击,以防有诈,明军胜利还师。

朱棣二次亲征漠北以后,瓦剌、鞑靼相继遣使入贡,归附明朝。经过几年休养生息之后,鞑靼部势力再次壮大起来,于是撕毁盟约,再次南下侵扰大明领地。

见其贼心不死,出尔反尔,朱棣决心第三次亲征,遂调集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等地军队汇聚一处,运军粮37万石,分贮沿途各地。

永乐二十年三月二十一日,朱棣率军长驱直入,直捣鞑靼巢穴。鞑靼首领阿鲁台为牵制明军,分军攻万全(今河北宣化)。朱棣不为所动,奋师北进。七月初四日,抵达杀胡原(今内蒙古呼伦湖北)。阿鲁台不敢恋战,尽弃马驼牛羊,携家眷逃至兀良哈。朱棣遂挥师东南进攻兀良哈部。一场大战下来,兀良哈被打的狼狈不堪,此次明军俘获其数千人,九月初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一年,鞑靼首领阿鲁台贼心又起,再次率众袭明朝边境。朱棣闻悉阿鲁台又来侵犯,十分恼火,决定再次亲征。九月上旬朱棣率军至沙城。阿鲁台部众阿失帖木儿未曾开战便率部众归降。十月初明军继续北上。鞑靼王子“也先土干”也率部众来降。朱棣为安抚其情绪,立即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余者皆有赏。十一月,朱棣携大军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正月,鞑靼阿鲁台再次扰袭大同等地。朱棣见其一次次的挑衅,决定将其彻底除之,于是第五次亲征开始。此次,朱棣带上了归降大鞑靼王子等人,一来让他们冲锋陷阵,以表示其确有臣服之心,二来可以以此为人质。

二十五日大军进至沽源南,获悉阿鲁台往答兰纳木儿河逃遁,明成祖令全军急速追击。六月十七日进至答兰纳木儿,但依旧没有消灭阿鲁台。

或许阿鲁台是只不死鸟,明朝对他已经无解,这是明成祖朱棣最后一次征讨他。直到明宣德九年(明宣宗朱瞻基做皇帝时期),阿鲁台才算走完了人生最后的道路。阿鲁台没有死在明军的手中,却死在了瓦剌人的手中,如果不是因为年老,而失去了往日的逃跑速度,或许这一次阿鲁台会再一次跑掉,不知道下一次他又要去挑衅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