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視光學和視覺科學期刊的一份文獻對大氣能見度的部分假說作了實證檢驗,大氣層內限制遠距離目標能見度的一個主要因素是光線散射造成的遮蔽,大氣散射是重要而且普遍發生的現象,大部分進入我們眼睛的光都是散射光,波長較短的光被散射得較多例如大氣渾濁度較小時天空呈現蔚藍色,而大氣渾濁時由於氣溶膠的散射作用導致散射光強與波長沒有顯著的關係會使天空呈現灰白色。有觀點認爲黃色濾光片(對應人眼黃斑色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的功能作用已經被討論一個多世紀了。這些葉黃素分子主要存在於綠色葉狀蔬菜中能被視網膜選擇性地吸收,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在視網膜中央黃斑區積聚密度最大,一般被稱爲黃斑色素,雖然無法解釋個體差異,但是黃斑色素密度主要由人羣個體飲食決定)可以選擇性地過濾散射光從而擴大視覺範圍。

黃斑色素在大約400至520納米的波段間吸收可見光,峯值吸收在460納米,個體之間的密度變化很大這會導致到達受試者視網膜的短波光量顯著變化的情況。(例如,0.3的黃斑色素光密度能阻止460nm光到達視網膜降低50%,而1.5的光密度則吸收了近98%)。這意味着黃色濾光片能有效地屏蔽短波光線,降低短波光對光感受器的影響。

現有關於佩戴黃色濾鏡(如抗藍光鏡片)的視覺效果的評估相當混亂,相當數量的研究中大約有一半報告有改善,這些混亂的結果可能有幾個潛在的原因,一種使用人造刺激物來模擬自然環境中觀察情況的研究其結論通常發現使用黃色濾鏡其視覺會有所改善;另一種不匹配的照明條件(例如天空或陽光背景下)或場景要求(例如在遠處觀察,這會導致短波偏移)下的研究通常表明視覺沒有表現出改善;而在暗視覺狀態或缺乏短波光線的刺激時,黃色濾鏡類產品也不太可能會出現改善視力的情況。最後很多研究其缺乏一致性的可能是因爲迄今爲止沒有對受試者的黃斑色素光密度做同步測量。人眼黃斑色素光密度是短波光線的有效濾波器,佩戴額外的黃色濾鏡對其本身沒有影響,反而可能會由於總體亮度降低影響視覺或導致視覺受損。

研究中12名受試者樣本在模擬藍霧和短波-低照度光線兩種背景條件下進行全對比敏感度測試,另外25名樣本在兩種背景條件下增加氙氣燈評估全對比敏感度,結果發現在霧霾背景下黃斑色素密度與閾值能量顯著相關,但對於短波-低照度背景而言兩者並無關聯,因此具有更高水平黃斑色素密度的人羣在丟失觀察目標前能承受更多的散射光。

研究團隊認爲這一結果與先前的可見性假說以及使用黃色濾片時所得到的視覺範圍改進是一致的。

這份早期文獻可能對部分駕駛鏡產品的應用場景推薦有參考作用。

聲明:本文並非醫學診斷建議也非眼部健康信息建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