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津津乐道的杯酒释兵权,真的一剂救世良方吗?

面对唐末以来军阀割据近百年的历史局面,赵匡胤集团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宋王朝区别于其他汉人中原王朝的重要一点,是宋王朝的特色和独创。杯酒释兵权之后,全国军队由中央直接指挥,地方无权调动,从此藩镇割据退出历史舞台,这项制度影响、沿用至今。杯酒释兵权之前,由各个地方统领军政大权,中央政府也有御林军、禁军等直接指挥的军队,但是数量较少,危急时刻不足以对抗全国兵马,尤其是在王朝末期,地方做大尾大不掉,各地藩镇极易成为一个小王国。

这样说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岂不是大大的贡献?是的,对内来说稳定了政局,宋之后各大一统王朝就没有再被地方割据势力推翻的情况发生。但是对外,却是另外一番情景,是功是过任由后人评说。

宋之前的汉人中原王朝,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是亡于游牧民族的。秦亡于汉,汉亡于三国魏晋,南朝亡于隋,隋亡于唐,唐亡于宋。没有任何一个游牧民族可以入住中原的,为何?是因为诗书礼仪吗?肯定不是,军事实力才是最关键的。

宋亡于金、明亡于满清,宋之后的汉人中原王朝只有宋明两朝,而这两个王朝都亡于游牧民族。这难道是偶然吗?杯酒释兵权释掉的只是自己的兵权,授人以柄。

一汉敌五胡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汉王朝就诞生在血雨腥风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大汉的血性奠定了华夏民族近2000余年的地位。靠的是?血战到底光复旧物的血性,而这一切都在杯酒释兵权之后消失。

“吏士素饥困,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后汉书·耿弇传》

随之而来的是武人地位的低下,同级别的将军见到文官都要下马参拜。这样也便理解了大明王朝中,为什么民族英雄戚继光、胡宗宪等名将都要找一个文官靠山才能安心打仗;也便理解了即将收复中原的岳飞为何突然被召回处死;辛弃疾一心收复故土最终却只能寄情诗词,抑郁而终。

人们的理想也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变成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尚武精神的丢失被空谈误国的党争所代替,宋人议论未定而金人已渡黄河,明人议论未定而满人已度山海关。

这一切只有在你真正理解了杯酒释兵权之后,才能真正的理解。

本文是深度历史原创,欢迎关注一起品读历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