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我國的海域禁漁期解禁,大家馬上就有肥美的海鮮可以喫了,海產品應高溫煮熟後再食用,切不可生食,因爲可能會攜帶很多病菌,如蛤類、牡蠣、蟹等可攜帶甲型肝炎病毒,有的還攜帶霍亂弧菌等,而高溫可以殺滅細菌,每年都有人因爲誤食海鮮而中毒,甚至失去生命,所以關於海鮮的禁忌和傳聞一定要求證師傅屬實:

海鮮+維生素C=砒霜?不成立!

網上傳得很火的說法:“海鮮中富集的五價砷化合物可能會與維生素C反應,產生劇毒的砒霜。”實際上,正規渠道出售的海鮮都會經過有關部門的檢測,砷含量不得超過國家標準規定的每公斤0.5毫克,按此推算,要達到中毒效應,需要喫150公斤海鮮和十幾斤水果,這遠遠超過胃的承載力。還有研究人員在模擬胃液中的研究發現,維生素C不能單獨將五價砷還原成三價砷,需要與還原性谷胱甘肽的共同作用纔可以。

服抗過敏藥喫海鮮,會加重過敏症狀?成立!

目前抗過敏藥主要都是抗組胺類藥物,它們都是針對過敏“元兇”組胺成分發揮作用的。高蛋白的海鮮富含組氨酸,它們在人體內組氨酸脫羧酶的作用下,形成大量的組胺。如果患者在服用抗過敏藥的同時食用海鮮,就會導致需要處理的組胺在體內越來越多,加重過敏症狀。所以,服用抗過敏藥期間要避免食用海鮮。

海鮮+柿子,會肚子疼?部分成立!

海鮮富含的蛋白質會與水果和茶葉中的鞣酸結合,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引發食物中毒;而且,形成的鞣酸蛋白再與果膠、纖維素黏在一起的話,有可能會形成結石;以上兩種情況均會引發肚子疼。但是喫生柿子、大量喫柿子、空腹喫柿子或者與大量的牛肉、雞肉、雞蛋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都有可能導致肚子疼。所以,只要把海鮮煮熟,並且不過量喫柿子,對身體就沒有太大影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