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級區級兩個層面多點佈局“夜間經濟” 餐飲街區最高支持500萬元 深夜食堂 內生動力在何處

根據市商務局通報的大數據顯示,端午小長假期間,市商務部門重點監測的60家零售、餐飲企業實現零售額20.5億元,同比增長6.3%。

望京、中關村和五道口等商圈18點至次日凌晨6點夜間消費尤爲活躍,人均消費在75元左右,飲品消費同比增長1.2倍,

特色菜、火鍋品類消費增長49%,小喫快餐同比增長35%。朝陽大悅城聯手摩登空間舉辦大型蹦迪party,嗨到凌晨;

北京朝陽合生匯“深夜食堂”聯合200餘家特色餐飲商戶、30家跨界平臺,倡導夜間生活新方式;首創奧特萊斯延長營業時間至凌晨2點,直接帶動零售額增長近1倍……

對於北方城市而言,“深夜經濟”的確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燈火輝煌、紅肥綠瘦、推杯換盞、呼朋引伴……“腦補”的場景似乎和現實有些距離。然而,作爲特大城市的首都,決然繞不開“發展”的重大課題。這種發展,是一種把握當下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內涵的發展,是一種“高質量”的發展。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北京會提出“深夜經濟”的制度安排和頂層設計。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雖然“夜間經濟”的模式還有待市場的檢驗,但制度設計者們對此卻從未停止過思考。

  頂層設計

“夜間經濟”是刺激消費的“新動能”

早在去年年末市委全會期間,市領導就首次提出了“培育‘夜間經濟’、形成消費引領服務業發展新動能”的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全會上,“夜間經濟”是作爲和“入境旅遊”“電子商務”“國際教育”並列的新一輪消費升級的模式而提出來的。而這種消費升級,和新一輪服務業開放、推動5G 佈局、城市有機更新一起,成爲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會議明確做出了“我市正處於消費升級的重要階段”的重要戰略判斷。時隔不到一個月的市十五屆人大二次全會上,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在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再一次提到了“夜間經濟”。這個供代表們審議的報告,在“努力推動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章裏,更加詳細地給出瞭如何“系統謀劃消費升級”的路徑。那就是“發展便民消費”“擴大信息消費”“激發時尚消費”並舉,這份報告把“夜間經濟”與“時尚消費”緊密聯繫了起來。包括推進10個特色示範街區建設,打造“國際化”“富有活力”的“夜間經濟”。

實施層面

每個“深夜食堂”門店最高支持50萬

頂層設計環環相扣,思路日漸明朗,作爲實施層面的商務部門,也在更加務實的層面上做出了政策安排。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獲悉,日前商務部門已經出臺了《促進餐飲業發展項目申請指南》等文件,在目前已有的深夜便利店和業已成熟的夜商圈經營的基礎上,對“夜間經濟”有了更爲明確的政策指引,比如其中提到,支持建設“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鼓勵餐廳夜間延時經營。

這份《指南》文件規定,對於每個“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最高支持500萬元,每個“深夜食堂”特色商圈最高支持不超過300萬元,每個“深夜食堂”門店最高支持50萬元。支持數額力度不可謂不大。

“深夜食堂”到底長什麼樣?這份指南也做出了描繪:“深夜食堂”項目需要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規劃,特色元素較爲顯著,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項目營業時間一般應至少到每天晚上12時,同時包含24小時經營店,夏秋季可適當延長。“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需要具備“業態豐富、特色鮮明、消費便利、市場繁榮”特徵,在本市餐飲消費市場享有較高的知名度,餐飲街區長度一般不超過100米,餐飲企業數量一般不少於20家,形成集羣效應。

經過半年多的市場醞釀,我們看到,三里屯、簋街等“老街”煥發着生機;順義祥雲小鎮、海淀食寶街、朝陽合生匯等新興的“深夜食堂”正在夏日的躁動裏不斷生長。人們有理由期待:今年這一場“仲夏夜的經濟盛宴”。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基層政策

市級層面的鼓勵給了各區以強有力的信心,多區瞄準了這片促進消費升級的藍海,紛紛因地制宜,出臺了各自的支持辦法。

  西城:打造四種“夜間經濟”模式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從西城區商務部門獲悉,該區制定了四種“夜間經濟”的商業模式:即聚焦特色商圈,延長綜合樓宇營業時間,打造“消夏夜市”,鼓勵老字號開啓“深夜食堂”。

目前,西城區着重打造北京坊和西單兩個夜間特色商圈,滿足時尚年輕人士的夜間消費需求。“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商圈作爲重點打造對象,主要因爲北京坊內業態豐富,集合了包括餐飲、書店、咖啡廳等業態在內的多家企業,而西單則以飲食爲主,聚集了超過200家餐飲企業,基礎雄厚。”西城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位於西單商場對面的“覓食森林”也將延長營業時間,成爲繼華威商廈7層“約飯街”之後,西單第二個“深夜食堂”。

“西單的‘夜間經濟’業態目前還相對單一,欠缺文化、娛樂類業態。因此西城將鼓勵健身、休閒品牌入駐西單,鼓勵書店等企業將營業時間調整爲24小時。”該負責人認爲,餐飲是“夜間經濟”的主要業態,但“夜間經濟”不是一個單一的業態,需要多業態組合。

另外,西城區還將延長多業態綜合樓宇的營業時間,比如新華百貨、新年華商場、右安門商場,它們集中了餐飲、健身、娛樂等多種適合“夜間經濟”發展的業態,以此來滿足周邊社區居民夜間消費需求。西城區還將在金融街的金城坊街主推一款“消夏夜市”,營業時間從本月15日起持續至9月15日。據透露商家還被允許在室外“擺攤”。

此外,西城區還將鼓勵老字號餐飲企業開啓“深夜食堂”,它們具備吸引老北京口味的天然優勢。目前一些老字號南來順、帕米爾食府等已經“迫不及待”的將營業時間延長到晚上12點。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朝陽:“互聯網+夜間經濟”

“夜間經濟”相對活躍的朝陽區也早有探索。目前朝陽區共有消費商圈15個,佔全市約50%。國貿CBD、三里屯等傳統商圈保持較高的集聚力,望京、常營天街、悠唐芳草地等後起商圈發展迅速。一般商圈在19-21時達到人流活動高峯,三里屯商圈21時以後人羣活躍度全市第一。

在現有基礎上,今夏朝陽區將做出更多嘗試。例如鼓勵夜間延時經營。引導品牌連鎖企業加大24小時便利店合理佈局建設,在朝陽區三里屯、藍色港灣、合生匯,還將策劃打造一系列夜間促銷活動,培育多元化夜間消費模式,形成一批常態化、特色化、親民化的夜間促銷品牌活動,活躍夜間消費氛圍。

“互聯網+夜間經濟”也是一個重要方向,朝陽區利用阿里巴巴、大衆點評等平臺發佈“夜間經濟”地圖,利用阿里巴巴C端用戶規模優勢及生活商戶資源,通過口碑平臺開展線上活動宣傳,促進用戶線上餐飲選擇,擴大夜間消費知曉度。

如何爲“夜間經濟”提供持久動力?這就涉及到商戶們最關心的保障工作。

朝陽區積極爭取市級財政資金支持,並安排區級配套資金,用於補貼各街道和企業對打造“夜間經濟”的成本支出;同時利用區內建設的租賃型職工公寓(藍領公寓),內設廚房、便利店、乾洗店、娛樂室、健身房等設施,爲相關服務工作人員提供生活保障;此外,還組織開展“夜間經濟”專項執法檢查,加強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爲消費者們營造有序消費環境。文/本報記者  張小妹

圖片製作/沙楠

經營者說

談“聚集效應”

五道口“花酒”店主:夜間經濟只有集聚才能發展

位於五道口商圈的華清商務會館裏的“花酒”,是一家後起之秀,去年9月剛剛“進駐”這裏的夜間商圈,從晚7點營業至凌晨2點(週末場3點)。由於獨具匠心的佈置裝飾,以及吸引人的小清新元素——花、貓,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成爲了一家網絡口碑極佳的小酒吧。有意思的是,與五道口夜間商圈主流的大學生消費人羣一致,這家酒吧的老闆同樣是大學生,四位來自清華的理工科博士。由於尚佳的經營,這家酒吧已經計劃在北京其他的夜間商圈開分店。

北青報:北京發展推動“夜間經濟”,作爲經營者中的一分子,你們怎麼看?

“花酒”店主:“夜間經濟”的界定是什麼?哪些夜間的經濟形態是被鼓勵發展的?以及“夜間經濟”的羣體客戶和需求界定,包括與之相系的生活方式,哪些是被鼓勵的?這些是我們會比較困惑的地方。尤其像五道口這個地方,又是以大學生爲主流消費羣體,這些方面的界定就更爲重要。

北青報:作爲經營者,對於夜間商圈的配套怎麼看?或希望得到哪些支持?

“花酒”店主:五道口商圈的形成都是非常有集聚特點的。就像我們是做酒吧的,但是周邊喫的地方,也是很多很多,還有其他一些玩的地方。只有集聚,纔可能發展。我們正在計劃開分店,所以也看了很多其他地段的情況,原本看過知春路北航附近地段,沒有像五道口這樣的集聚效應,一條深巷裏啥都沒有,也沒喫的地方,所以放棄了。後來就往青年路考慮,感覺那是“夜間經濟”的一片藍海,非常有潛力。

北青報:目前的經營狀況如何?夜間經營成本最“喫力”的環節是什麼地方?

“花酒”店主:只能說“能生存”吧。在北京開店,無論白天營業或是夜間營業,最大的成本其實是房租和人力,而人力成本的高低也往往取決於其房租的成本。另外,最大的問題,還在於對於夜間客戶羣體需求的界定上,也就是說,大家的需求到底是什麼,這個決定了一家店的生存。

北青報:那你們摸透了夜間消費羣體的消費需求了麼?

“花酒”店主:算是吧。我們曾經花了兩個月時間,給店裏的所有客人做消費羣體畫像,分析是男的多還是女的多,是情侶多還是朋友多等等,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目標羣體定位是二三十歲有一定經濟能力比較小資的女性。文/本報記者  林豔

  談夜間服務

胡大飯館總經理郭冬:喫佔六成 環境服務佔四成

每天消耗7000斤小龍蝦,3000斤辣椒、3900斤食用油,節假日等位人數最高達到2000號……簋街“胡大”的夜店情形不可謂不壯觀,這家老店目前已經在簋街有4家連鎖店。“做深夜食堂,需要外部氛圍和內部提升共同發力,才能起到良好效果。”胡大飯館總經理郭冬這樣說。

走進“胡大”三店,這裏與一般的小龍蝦店不同,就餐環境優雅,溫度適中,餐桌一塵不染,服務員熱情而細緻。總部辦公區的培訓室,一場員工之間的剝蝦技能服務比賽正在進行。郭冬說,在“胡大”這樣的比賽經常可見,提升員工的素質和專業技能,是一個企業想長久生存必須要做的。

除了開發更好的菜品服務消費者之外,郭冬提出,對於夜宵,喫僅佔六成,環境服務還佔四成。“一百分都能做到,這就說明你的品牌價值高。”因此,在門店內部設計上,“胡大”從細節出發,做到整體提升。前兩年,“胡大”給新裝修的店面全部安裝了新風系統,讓消費者在喫好的同時有良好的環境體驗。此外,燈光照明、背景音樂等細節也都有專業的公司進行設計和調試。

除了內部提升外,郭冬還提到,整個商圈的“夜間經濟”氛圍非常重要,沒有氛圍,單打獨鬥的一家店很難做起來。顧客也會因爲沒有氛圍,選擇直接回家。“胡大”地處簋街,這是北京首個24小時營業的特色餐飲一條街。目前簋街120餘家餐飲企業中七八成商家都能做到通宵經營。簋街商會從去年開始打造“北京簋街不夜節”,今年也將繼續。郭冬還說了一個細節,讓商圈亮起來是營造氛圍的好辦法,“儘管有時凌晨4點之後關店歇業,但店內的室外照明都持續整晚,營造出這是一條不夜街的整體氛圍。”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蔣若靜

  談夜間成本

新華書店花市書店經理李莉:多元化經營彌補成本

位於崇文門商圈內西花市大街134號的新華書店(花市店),已經有47年的歷史,不過,這家老店這兩年正成爲文藝青年們的網紅打卡點。因爲在2017年,這家店開始24小時營業,成爲全北京第三家24小時書店,這也是新華書店在北京50多家分店中率先“試喫螃蟹”的一家。

花市書店經理李莉說,“我們想營造的氛圍就是讀者隨時來,我們隨時在。”但要24小時隨時服務讀者,必定要付出成本,尤其是夜間的支出。人工夜間的工資比白天高出30%。但是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半開門這段時間所產生的銷售額,大概只佔一整天銷售額的5%左右。這樣看來,夜間營業的收入和支出並不成正比。如何平衡夜間產生的成本?花市書店想了個妙招,今年3月份,店內就在進門左側開闢了一個多元化產品經營區,引進文創產品進行售賣,產生的利潤就用來彌補夜間成本。

另外,爲了吸引更多人來書店,營造“夜間經濟”的氛圍,書店還主動走到讀者羣中。他們建立了一個微信羣“花兒羣”,裏頭有300多名成員,全都是周圍社區的居民,也是書店的老客戶。李莉說,他們正在醞釀一種“私人定製”的閱讀服務方式。“舉個例子,一位讀者想參加某種考試,我們書店可以幫他提供所有考試需要的教材,讓他在店內的專屬空間學習備考。”

可以看出,在李莉的經營理念中,對於一家書店來說,“夜間經濟”不僅僅單純是夜間的經營行爲,得全盤考慮到書店的整體發展。李莉說,作爲一家國企,新華書店開展24小時營業試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然,不過,她更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鼓勵和支持。就拿花市書店來說,目前的收入主要還是靠零售,她希望政府能讓政策適當傾斜,周邊轄區的企事業單位能更多地來花市書店採購書目。有了政府的支持,就能更好地平衡夜間成本,企業才能更有動力去發展“夜間經濟”。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