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對人性格的影響往往高於基因遺傳對性格的影響”,李新影說,良好的後天環境對良好性格的養成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對其動輒施以打罵、家庭暴力,那肯定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人的性格真的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嗎。

   科學家不斷髮現基因與性格存在關聯的證據,但後天環境對其影響更大,性格與家庭和社會環境因素緊密相關。專家表示,孩子出生時雖然會表現出不同的氣質,比如有些會比較急躁,不好護理,有些則平易溫順,比較好護理,但這種氣質會受後天環境的影響慢慢變成較爲穩定的人格。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人人都希望有令自己滿意的性格。據美國媒體報道稱,美國有一女子天生“無所畏懼”,美國艾奧瓦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對這名 被稱爲“SM”的女性有超過15年的研究。他們發現,“SM”患有一種罕見的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類脂蛋白沉積症,這種病讓她大腦中負責恐懼的杏仁體不起作用。即使別人用槍指着這名女子,她也不會表現出一絲恐懼;在遭遇搶劫後,她連警都沒有報,因爲在她看來這根本就不是事兒。

  人的性格真的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嗎?先天與後天因素到底對人的性格影響有多大?後天因素會改變人的性格嗎?筆者爲此採訪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新影。

  存在“性格基因”

  1993年,《科學》雜誌發表了荷蘭奈梅亨大學的遺傳學家漢·布魯納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對一個荷蘭家族進行,該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員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擊性,如裸 露、縱火、強姦等。他們的憤怒閾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來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壓力都會激起這些人莫名的瘋狂,甚至會毆打激怒他們的人。對他們進行遺傳分析 後,發現這些男性體內缺少編碼單胺氧化酶的基因。此後,科學家不斷髮現基因與性格存在關聯的證據。

  李新影表示,目前在性格與基因的關聯研究 中,研究人員關注的主要是與腦內神經遞質有關的基因。“例如,如果人腦內‘5-羥色胺’這種神經遞質較少,人就容易抑鬱,5-羥色胺基因、5-羥色胺轉運 蛋白基因等都與人的抑鬱有關。還有去甲腎上腺素、單胺氧化酶等腦內神經遞質都會對人的心理和行爲產生一定影響。”

  我們也常能聽見人們說某人 身上存在某種基因特質,比如說某人有“冒險基因”“快樂基因”“抑鬱基因”等,對於這種將人的性格特徵與基因直接掛鉤的說法,李新影表示,當前科學界對於 人類性格受哪些基因的影響還未搞清楚,只有粗淺皮毛的認識。但某些基因的確與性格行爲有關係。“例如,我們人體內都存在的MAOA基因,也就是所謂的暴力 基因,這種基因與人的攻擊性行爲有關,還有5-HTT基因會與快樂感受有關等。”

  性格受遺傳影響

  既然人體內的某些基因與性格有關係,那人的性格是否受家族遺傳影響呢?李新影解釋說,“冒險行爲”“性格”(心理學上稱之爲人格)和“抑鬱”等都會受到遺傳的影響,遺傳率在40%~60%左右。

  俗 話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人們通常認爲子女的性格會隨父母的性格。然而,李新影表示,實驗結果表明父母性格與子女性格呈弱相關,也就是說,孩子的基因雖 然來自於父母,但基因的作用不一定顯現出來。他們的性格可能像父母,也可能像其他家庭成員,也可能誰都不像。比如,可能父母雙方都內向,而他們的孩子卻非 常外向。

  “遺傳對心理和行爲影響表現最明顯的是在同卵雙生子之間。”李新影強調,“同卵雙生子之間的人格相關性往往較強。”最近在朋友圈和 微博上熱轉的BBC紀錄片《一對分隔在世界兩端的中國雙胞胎》也證實了這一點,一對中國同卵雙胞胎姐妹分別被一個美國家庭和一個挪威家庭收養,雖然兩姐妹 的生活環境不同,但是長大相遇之後兩人性情非常相投,成了分隔天涯的一對知己。

  後天與先天因素共同影響性格

  雖說性格與基因遺傳因素有關,但後天環境對其影響更大,性格與家庭和社會環境因素緊密相關。

  “環境對人性格的影響往往高於基因遺傳對性格的影響”,李新影說,良好的後天環境對良好性格的養成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環境中,父母對其動輒施以打罵、家庭暴力,那肯定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專家表示,孩子出生時雖然會表現出不同的氣質,比如有些會比較急躁,不好護理,有些則平易溫順,比較好護理,但這種氣質會受後天環境的影響慢慢變成較爲穩定的人格。

  既然性格受環境影響較大,那我們是否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呢?李新影說:“性格其實無好壞之分,但如果你對自己的性格不滿意,可以通過自身努力做一些調整。比如你是內向性格的人,但做的是公關工作,你可以對自己多加鍛鍊,使自己的性格適應這一工作環境。”

  本文由奇聞吧(www.qiwen8.com)網站編輯整理發佈,內容源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