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金洽会 | 南京金洽会今天开幕!“金秋之约”成城市首位度助推器

从1990年起步,金洽会今年迎来第29届。作为南京最具代表性的高层次招商推介会,这场一年一度的“金秋之约”给金陵大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当前更是成为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助推器。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她像“邀请函”,把诺奖获得者、院士等高端人才请进门,为南京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注入澎湃动力;她像“鼓点”,将引领产业升级的大项目迎进门,奠定构筑高端产业地标的基石;她像“窗口”,向世界“秀”出南京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形象,释放区域中心城市的魅力。

一面镜子,照出南京转型升级脉络

“这些年,全市超过70%的合作项目是在金洽会上签约或者捕获信息推进的。‘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办会理念让金洽会始终保持活力。”

在第29届金洽会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郝建这样表示。在他眼中,金洽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近年来南京经济转型发展的脉络。

体量大、层次高,是近年来金洽会签约项目的重要特征。翻看这几年金洽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情况,2016年64个项目总投资1857亿元,2017年7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已达4500亿元。随着一个个龙头项目在南京落地生根,相关产业像珍珠一样“由点串成线”,进而孕育出汽车、新型显示、物联网、信息通信设备、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高地。放眼未来,它们蕴含着从“高原”成长为“高峰”的力量,是南京打造高端产业地标的“潜力股”,将助推南京城市首位度“水涨船高”。

产业结构“轻”了。近年来,金洽会引来的大项目中一半以上是服务业大项目,直接推动南京偏重的产业结构越来越“轻巧”。与此呼应,今年上半年,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叩开“6”字头大门,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1%,孕育出巨大“红利”。

招商方式变了。从最初“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变成了沿着重点产业“顺藤摸瓜”。今年金洽会的所有活动都紧扣“4+4+1”主导产业格局。走进金洽会专场活动,如果不是通过脖子上挂着的工作证,你很难辨别满口“专业术语”、用中英文“混搭”方式交谈的人中,哪些是“海归”,哪些是招商人员。为了搭准新兴产业发展的脉搏,为了与高端人才同频共振,招商队伍被“倒逼”成了专家型人才。

一扇窗口,让你读懂南京、留在南京

8月初,3000名嘉宾报名;8月底,4000名嘉宾报名……在金洽会的嘉宾统计表上,数字每天都在滚动更新。

金秋九月,南京是一座“星光之城”——诺奖获得者、院士、泰斗、世界五百强企业掌门人……一批批名字带着光环的大咖,乘着大巴、小车在主会场和各大园区间穿梭,把南京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其实这些客商并不是每个人都带着项目来参会的,他们的光临会给南京留下什么?

南京市贸促会会长梁洁近日正在为金洽会配套活动——2018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做最后的准备。对于这个问题,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大咖用他们的全球视野、阅历来为南京出谋划策。我们会把他们的建议汇编成册,作为各部门工作决策的参考。其次,一场高端大活动本身就是一次城市宣传推介,参会嘉宾个人是很好的传播平台,传播的前提是,要让他们来南京、了解南京。”

事实证明,大咖们的造访带来的后期效益是长远的。回顾这些年的办会成果,西门子、花旗银行、普华永道等都是通过市长国际咨询会议了解南京,进而落户的。当前,南京有超过10位诺奖获得者在全市创新创业,而早在2012年,南京就开始邀请诺奖得主来宁参加金洽会,2013年甚至曾一次邀请5位诺奖得主来宁,为他们后续与南京达成深入合作做了长久的“铺垫”。

一个舞台,传递出来自南京的权威声音

一座城市首位度高不高,除了看产业硬指标,还考量一些细节,比如权威声音的“首发”。一般来说,北上广是行业权威指数的“常规”发布地,当这些权威指数发布地移师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该城市该产业的潜力。

每年的南京金洽会,都是行业标准、权威指数、白皮书的集中发布期,今年也不例外。金洽会组委会介绍,今年,AI研究权威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在宁首发《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白皮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将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优秀技术和应用案例集》以及相关专题奖项,勾画2018中国人工智能亮点。在全球服务贸易大会高峰论坛上,商务部研究院将发布《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指数报告2018》……这些白皮书、权威指数吸引着业内人士的视线,也让金洽会跃升为行业风向标,传递出来自南京的权威声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