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在全國大中小學校廣泛開展“全國文明校園創建活動,首都文明辦、北京市教委同步啓動“首都文明校園”創建活動。2017年,北京市2所高校、3所中小學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2018年3月,本市273所大中小學校被授予第一屆“首都文明校園”。這些校園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主線,以提升師生文明素養和建設校園文化爲目標,在文明校園建設上取得明顯成效。爲充分展示“首都文明校園”創建成果,推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深入開展,開設“首都文明校園巡禮”欄目,聚焦文明校園創建亮點,充分發揮文明校園的示範引領作用。

千龍網北京 5月24日訊 (記者 陳晨)“把論文寫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結在農民的收穫裏。”這是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啓德在2006年爲北京農學院寫的題詞。從這句題詞中不難看出,學校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爲實際生產。在建校60餘年的時間裏,北農人始終將“艱苦奮鬥、勤於實踐、崇尚科學、面向基層”的優良傳統發揮的淋淋盡致。

千龍網首都文明校園巡禮走進北京農學院。圖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研訓練。學校供圖

創建“3+1”人才培養模式

近年來,面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以及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和發展需求,北京農學院深入基層,研究判斷都市型現代農業人才需求和社會導向,創建實施了“3+1”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以社會需求爲導向與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複合應用型人才。

據學校教務處處長李奕松介紹,根據都市型現代農林業一二三產融合的特點,學校創建實施了三年理論學習和一年實踐學習的“3+1”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打造了都市型現代農林業全產業鏈專業體系以及特色課程和教材體系,構建了以學生收穫爲目標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創建了都市型現代農林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解決了知識與能力架構等教學頂層設計不適應、不精準,課程體系與都市型農業需求不匹配、教材滯後、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實踐教學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職業發展需求等多個難題。

重視實踐能力 以學生收穫爲目標

學校構建了由“國家級和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大學科技園、學科實驗室、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組成的實踐教學平臺,科學系統地培養了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農林人才。

“在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實驗教學中心進行課程教學中的基本實驗和綜合大實驗訓練,重在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綜合技能訓練實驗”李奕松說:“佔地11500餘畝的大學科技園是學校所有專業學生實踐實習的最佳場所,在這裏真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在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校外基地還可以進行綜合練習和頂崗實習。”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周洋同學是一名大二學生,她在本學期跟隨着自己的導師進行了科研創新訓練——《紅景天的組織培養》。通過前期的查閱資料、小組討論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她與同學們共同完成了紅景天的培養與發育,並製作出成品。“紅景天是一種珍貴的藥材,可以幫助女性美容,廣泛的使用在製藥產業中。通過科研創新訓練,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到實際應用中,感覺自己學有所成。”周洋表示,在學校舉辦的文化節中,她將自己培育出的植物進行售賣,“賣多少錢不重要,關鍵是樂在其中。”

千龍網首都文明校園巡禮走進北京農學院。圖爲園林學院學生在校園內實踐實習。學校供圖

發揮專業特點 服務社會

近年來,學校結合專業特點、資源優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師生深入京郊區縣鄉鎮村,開展技術幫扶、農民培訓活動,湧現出了一批服務首都新農村建設的優秀典型,幫助農民解決了生產生活中的各類難題。同時,注重志願服務“接地氣、接民氣”,100多個師生組成科普小分隊深入社區開展食品安全相關的科普活動。

據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年來,共有近5000餘名北農學子參與並圓滿完成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世界葡萄大會、世界種子大會、中國網球公開賽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的志願服務任務,學校被授予“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最佳服務保障獎”、“中國網球公開賽突出貢獻獎”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千龍網首都文明校園巡禮走進北京農學院。圖爲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在葡萄種植園進行實踐活動。學校供圖

除此之外,學校發揮專業優勢爲政府、企業、行業等提供服務。成立了“北京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技術服務中心”、“北京市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服務中心”、“國家(北京)現代種業創新試驗示範區智庫”等機構,積極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研究,助力北京“四張牌”建設。

依託學校“農業部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培訓基地”和“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近5年,培訓農村實用人才58期,累計6100人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骨幹帶頭人12期,累計1300人次;北京市南水北調對口協作培訓21期,累計820人次;北京市農村兩委班子成員培訓3期,累計1120人;北京市大學生村官培訓2期,累計400人;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培訓14期,累計3300人。受市委組織部和市農工委的委託成立北京市農村基層幹部人才培訓基地,建立健全了針對性強的培訓模式,已經成爲首都涉農幹部教育培訓示範基地。依託學校在京津冀建立的農業技術綜合服務試驗站、教授工作站、扶貧工作站、科技示範基地,推廣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等實用技術共200餘項,爲京津冀等地區農林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創造了經濟和社會效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