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着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在此前的33個月晝工作期間,“嫦娥三號”獲取了大量科學數據,研究人員在月球淺表層地質結構、月基天文觀測、地球等離子體觀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科學研究成果。

   中國“嫦娥三號”刷新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世界紀錄。有最新消息稱中國的嫦娥三號探月器再次刷新了探月器月球表面工作最長時間的世界紀錄,經過長時間的不懈努力,嫦娥三號爲我們的科研人員們傳回了許多寶貴的數據讓我們的探月計劃有了許多新進展。

嫦娥三號創造世界紀錄 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12月2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當月14日成功軟着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國官方宣佈嫦娥三號任務獲得成功。嫦娥三號着陸器目前工作狀態良好;巡視器在第二次月夜休眠前出現異常不能行走,尚未恢復但依舊存活。

  2016年1月5日上午,國防科工局正式發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的嫦娥三號探測器着陸點周邊區域命名爲“廣寒宮”,附近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爲“紫微”、“天市”、“太微” 。此次成功命名,是以中國元素命名的月球地理實體達到22個。

嫦娥三號創造世界紀錄 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

  而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嫦娥三號着陸器於28日按時進入第33個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

  在此前的33個月晝工作期間,“嫦娥三號”獲取了大量科學數據,研究人員在月球淺表層地質結構、月基天文觀測、地球等離子體觀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科學研究成果。據不完全統計,他們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文章100餘篇,重要成果相繼發表在《科學》、《自然》和《美國科學院院刊》等國際頂級學術刊物上。

  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告訴記者,自2013年12月成功落月並開展巡視勘察以來,嫦娥三號探測器搭載的8臺科學載荷陸續開展了“測月、巡天、觀地”的科學探測,分別取得如下成果:

  獲得首幅月球剖面圖——“嫦娥三號”開展了着陸區月壤內部與月殼淺層結構探測。超寬頻帶測月雷達採用“邊走邊探”方式,幫助人們獲得着陸區月殼淺層330米深度內的剖面結構特性及地質演化圖,這是國際上首幅月球地質剖面圖。

嫦娥三號創造世界紀錄 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

  “利用月球車上全部4臺科學儀器的探測數據,研究人員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月球雨海區的火山演化歷史。”劉彤傑說。

  首次在月球巡視太空——利用月球無大氣影響及月球連續觀測週期長的特點,首臺月基光學望遠鏡在月面上對多個天區實現3900多個小時近紫外天文觀測,已獲得18.7萬幅圖像數據。

  “還得到一批重要密近雙星完整的紫外光變曲線,獲取了月球外逸層水含量的最新結果。”劉彤傑說。

  首次在月球上看地球——通過極紫外相機,人們在月面上對地球周圍15個地球半徑的大視場等離子體層進行極紫外觀測,獲取了1300多幅地球等離子體層圖像數據,揭示了太陽活動對地球空間環境的影響。

  劉彤傑說,地面應用系統及時向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上千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發佈了這些科學探測數據及最新的探測圖片、視頻。

嫦娥三號創造世界紀錄 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

  我們的技術在進步們雖然我們還沒有那些一流的國家一樣有一流的技術,但是我們從未放棄過,而嫦娥三號肩負了這麼久的月球探測任務,依然頑強的活着,依然在運作,它是我們的驕傲,期待它爲我們帶來更多的發現,更好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