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钕娲创造CEO 郭柳宗

让机器人陪伴孩子学习,这是儿童机器人必备的功能,但是现在有一家机器人企业重新定义了机器人是如何陪伴孩子学习的。

过去,孩子通过机器人学习英语,只能是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孩子通过电脑或手机同样可以进行,因此,机器人是可以替代的,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钕娲创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钕娲创造)重新定义了机器人陪伴孩子学习该有的表现力,机器人可以结合动画、声音、肢体语言等方式给孩子述说故事和陪伴学习,这种以机器人表演的形式述说故事,开创了机器人讲故事首例。

钕娲创造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在中国大陆具备一定的光环效应,这次钕娲创造旗下小丹机器人确实走出了完全不同的机器人陪伴孩子的学习方式。钕娲创造CEO郭柳宗说:“钕娲创造所专研的道路,并不是其他机器人企业愿意投入去做的,而这套机器人专属学习内容,也是钕娲创造最核心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台湾和日本,钕娲创造机器人在市面上销售大受欢迎,孩子们对这套机器人专属的学习方式非常的喜欢,也获得不少幼儿园教学的青睐。在中国大陆,这套机器人学习方式也是颠覆性的,它颠覆了市面上机器人陪伴孩子学习的表现力,或许这才是机器人陪伴孩子学习应有的模样。

1号机器人网记者:小丹机器人外形很可爱,在外观设计上,你们投入了哪些心思?在模具的开发上,是否一帆风顺?

郭柳宗:

图:小丹机器人

当时,我们在设计小丹机器人时,先考察了市面上有哪些机器人种类,再观察这些机器人身上的问题,总结一些亮点和需求之后,再去设计的。

具体来讲,市面上的机器人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是面部带屏幕,但是没有肢体,顶多底部加个轮子可以行走,基本上市面上都是这种类型的机器人;第二大类是人形机器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屏幕。

我们发现第一大类机器人,就算有屏幕交互,最多体现在语音交互上,但是没有肢体交互;第二大类人形机器人,虽然表现力足够,但是没有屏幕,它的应用软件呈现就不够多。所以,当我们设计小丹机器人时,我们是市面上唯一带屏幕且带肢体的机器人。

当然,小丹机器人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第一代机器人产品在设计上,下半身是一个球,然后身体在球的上面,我们叫球形机器人。这球形机器人可以做动作,也可以唱歌跳舞,但是零售价4500元/台,小米跟我们讲,小米生态链企业产品售价超过3000元/台,基本上没有好下场。所以,我们推倒重新来过。

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在舵机的研发上,开发伺服舵机模具,要求的精密度非常高,如果舵机精密度不高,马达动起来就会有噪音,而且寿命会下降。总之,我们在伺服舵机的研发上,交了不少学费。

1号机器人网记者:小丹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功能?在陪伴孩子玩耍的时候,可以做哪些事情?

郭柳宗:小丹机器人带有手臂和屏幕,所以表现力很强,还具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物件识别、人脸识别等功能。

如果我们把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有很强的表现力,我们强调不管是内容,还是应用,只有机器人独有的应用才能叫机器人内容,而不是安卓系统里一大堆应用内容,基本上没多少人会去使用。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小丹机器人在讲故事的时候,你会觉得机器人是演给你看,而不是你在听故事,或看屏幕上显示的动画,比如小丹机器人在讲孙悟空的故事时,孙悟空出来的时候,小丹的脸部屏幕就会变成孙悟空,然后手臂会很灵活的动来动去。

比如说,唐三藏很害怕的时候,小丹会做出很害怕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你会感觉机器人是在演给你看,而不是孩子拿机器人在听MP3或看MP4。

另外在英语教学上,我们现在跟很多幼儿园在合作,举个例子,幼儿园教室上课,当老师指着小丹机器人画面上的动物,问孩子,这个动物英语怎么念?在解释这个动物时,会有一段视频给小朋友们看,小丹机器人又是做动作,又是视频播放,小朋友们会跟着机器人一起动,一起跳。

在一连串的英语单词学习过程中,老师问小朋友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随便点击一个,如狮子,小丹机器人就会告诉你,狮子叫“lion”,小丹就会学狮子,脸部屏幕显示会变成狮子,然后握拳做动作。总之,小丹机器人在陪伴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会让孩子变得很有激情。

1号机器人网记者:你们属于小米投资的企业,这一路下来,小米有给你们哪些支持?小米是否有深度参与小丹机器人的制作中?

郭柳宗:我们属于小米生态链企业,在技术上,小米的技术都可以免费使用,如小米小爱同学整套技术都在小丹机器人里,所以语音识别技术,我们就不用再去找科大讯飞,我直接用小爱同学。

还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如果我们自己去做,用机器去做人脸识别训练,工程师抓几十万张人脸进行训练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小米可以提供人脸识别技术,而且小米空间有千万张人脸,识别准确率非常高。

除了技术支持外,小米还提供销售渠道支持,目前我们是在小米有品上销售,如果是打上小米品牌对价格的要求就很高,所以我们目前先从有品上去销售,小米平台的流量还是挺不错的。

我们是自由品牌,产品主导权还是由我们自己掌握。如果是米牌系列产品,小米会主导整个产品的制造过程;如果是自由品牌,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小米会提供一些经验建议,但产品主导权还是由我们自己掌控。

1号机器人网记者:看小丹的宣传视频,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动作演示,这是市面上其他儿童机器人所不具备的。这一个故事,你们需要花费多久的时间制作?目前小丹机器人内置有多少类似的故事?

郭柳宗:如果以一个十分钟的故事,我们一开始拿到的是MP3音频,再植入各种脸谱,如喜怒哀乐等表情,然后再去对应MP3音频,再匹配各种动作。一开始,我专门派一个人去听MP3,听完之后,如这个位置需要植入很害怕的表情,那我们再去匹配一个很害怕的表情和动作,大概10分钟的音频,刚开始一个礼拜都做不完。

现在我们开发了一个工具,把这个MP3,通过语音识别转换成文稿,就像脚本一样推演出来,几分几秒讲了什么话,文稿出来后,再通过语义理解,自动匹配表情和动作。

我们目前已经做了几千个动作,通过这个软件去转换和匹配,基本上可以完成大概7层左右的内容,剩下的内容再有专业的设计师去核对一下,再进行编辑。整个制作过程,从原来一个礼拜做不完到一天就做完了。

这两年多的时间,目前小丹机器人讲故事内容已经超过3000分钟。

1号机器人网记者:除了小丹机器人讲故事外,我对小丹机器人一对一训练孩子讲英语也很感兴趣,你们是不是在每个单词的讲解上,都植入了动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不会很耗时间?目前小丹机器人说英语能说多少?

郭柳宗:我们是按课程内容去制作。小丹机器人最大的特色是有肢体,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用上就有点浪费了。所以,小丹机器人里头所有的英文APP学习内容,我们都植入了动作演示,而且互动性很强。

一开始制作也是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教英语,英语会有儿歌,歌的规律是很难去套用已有的动作模块,它不像讲故事,已经有一套动作模型,所以必须要靠设计师去设计动画动作,每首歌曲都要重新制作,这是非常耗时间的。

现在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编辑下来,我们现在已经有20个动作互动模块,每首英文歌都可以直接套用动作模块里的动作,从APP内容制作上去讲,我们已经有将近10个英文学习APP,从第一本字母发音书到绘画练习,大概有24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会教你基本的生活绘画。

小丹机器人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内容都有,现在我们还在规划更大的一套。如美国的芝麻街,我们正在跟一家合作公司合作把芝麻街的课程规划,通过小丹机器人重新制作了一遍,如果芝麻街这套课程规划完成,那基本上孩子通过小丹机器人学习英语,内容就非常完整了。

1号机器人网记者:你们官网上,除了小丹机器人外,还有凯比同学机器人,这两款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吗?

郭柳宗:原则上功能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小丹机器人和凯比同学机器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岸关系,我们在台湾有电信公司的案子,它是属于国家特许的,所以我们用小米这一套就不行,因为所有的语音识别内容都会往大陆那边传输,这在台湾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在台湾是用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在软件上,我们做了区分。

但两台机器人在硬件上是差不多的,只是小丹机器人在中国大陆售卖,凯比同学机器人在台湾售卖。

1号机器人网记者: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你们感觉现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市场,这两个市场哪个会更容易拓展?从市场拓展的角度去讲,你们接下来会如何做?

郭柳宗:如果是以拓展美国市场为主,那当然是通过台湾进行,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团队,至于生产,我们是通过富士康进行生产,富士康在中国大陆有很多工厂,在越南也有工厂。

如果我们产品出口到美国,那可以拜托富士康在越南生产就可以了,再来就是芯片,我们有两个方案:一个是采用高通的芯片;一个是采用福州瑞芯微的芯片。如果美国的芯片不能进口到中国大陆,那我们就采用中国大陆这家芯片方案去制作。

中美贸易战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国家,它是全球性的,所以我们也在积极拓展日本市场,分散风险。因为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现在很多台商也开始回归台湾,看台湾的新闻,台湾政府也在鼓励台商回来,最近在台湾重新开设工厂的台湾企业,比以前明显有增加。

我们接下来会拓展日本和美国市场,尤其是日本市场,预计明年会有一个爆发式发展,因为已经有不少明确的案子正在走。至于美国市场,我们的产品设计结构和日文版类似,所以美国和日本将会作为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拓展区域。

1号机器人网记者:最后一个问题,可否谈谈未来三年你们的发展规划?

郭柳宗:未来三年,我们希望明年公司可以稳定收益,目前看起来达成几率是蛮高的,因为我们在日本那边有明确的生意来往。

在陪伴教育、服务机器人等领域,我们希望未来三年可以排到全球前三名,我们在日本,很多客户听到我们的机器人成本可以做到这么低,都是感到非常的惊讶,所以我觉得我们在日本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与日本、欧洲、美国等客户做生意,所以未来三年我们一定会往海外拓展,但中国市场这么大,我们也不会放弃。未来三年至少要实现在财务上达到准IPO的规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