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快3岁的孩子,为了抢玩具,打了其他孩子,家长连忙过去跟他说:」不可以打人,说对不起」,结果孩子连看也没看,很快说对不起就跑走。我觉得不太对,不出所料,3分钟后又开始又推又抢。只说对不起,真的不够,但你们又会问我,他们还小,到底该怎么教?讲到道理也没用吧?来来来,打人推人抢人,1岁是不懂、2岁爱挑战、3岁成习惯。

孩子会出手打人,教养上提醒爸妈三件事

1、不可以因为孩子年纪很小,就不教。而且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教。

2、好习惯养成,要3-10次以上的练习;坏的习惯,1-2次就学会了。

3、对孩子打人的行为,一次态度不坚持(包括孩子打大人),就会养成不对的习惯,后面就难改了。

我没教打人?为什么孩子会动手?

许多「家有暴力儿」的斯文爸比、气质妈咪纷纷跳出来喊冤,家里明明没人会动粗,孩子的攻击行为究竟是从哪学来!?人天生就有攻击的基因,不论男女都有,因为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为了生存,许多原始的情绪必须发展出来,且一代传一代。例如,「恐惧」就是一种为生存而发展出来的原始情绪,看到危险的事物会感到害怕,进而逃生,才能保住性命;而「攻击」亦是一种因恐惧而衍生出来的求生行为。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由于这些原始情绪、行为逐渐派不上用场,甚至有时反而成为「祸端」,因此在社会化的过程里,透过后天的教育慢慢地被抑制下来。

孩子出现攻击行为目的,爸妈要了解

攻击不只打人才算!如果孩子有以下的举动,都算是攻击行为

男孩的冲动,源自大脑的发展未成熟

许多研究指出,男生比女生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而且这样的差异大约在2岁时就已显现。这和先天大脑构造男女有别有关,男生天生活动量、冲动性较高,所以相对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罹患过动症、自闭症的比例也比女生来得高。而女生先天在情感上较为细腻,这种情绪上的复杂性恰好可以管控她的冲动性,因为容易想东想西,就不会贸然采取行动,但这样的特性也使女生较容易产生情绪上的问题,如:忧郁、焦虑…等。

此外,根据研究,男女生的攻击行为模式也有差异,男生多倾向身体上的攻击,女生则较多言语攻击。这样的差异除了受先天因素的影响外,可能也和女生表现出攻击行为会比男生受到更多社会压力有关。

养男育女大不同

教男生:把规则讲给孩子听;教女生:把感受讲给孩子听

因为男孩脑和女孩脑先天就有差异,引导他们降低攻击行为的方式也略有不同。

当小男生出现攻击行为时,父母只要直接明白地告诉他打人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即可,可以提高音量,语调上也可较为严厉;至于女孩,由于听觉神经较为敏感,同理心也比男孩发展得快,建议用温柔的语气告诉她,被打的人会有什么感受。

男孩版:

「你打他,他会受伤,受伤就要送去医院打痛痛的针,他的爸爸妈妈也会很生气来找我们算帐,到时候我们都会被骂,还要赔很多钱,爸爸妈妈就没有钱买玩具给你了。」

女孩版:

「你知道打人会让别人痛痛吗?就像你上次跌倒流血一样,你还记得你哭了很久吗?如果你打人也会让对方痛痛、哭哭,那是很难过的事情,他可能以后都不会想再跟你玩了。」

动手打人:小小孩与大小孩的教法不同

由于孩子的发展是先「感觉」「动作」、后「认知」「语言」,因此一般是先出现身体攻击,尔后才有言语攻击。

1岁半〜3岁:身体攻击为主

孩子的攻击行为最常发生在1岁半以后、3岁以前,因为1、2岁的孩子语言发展尚未成熟,情绪发展会跑在前面,因此当他觉得自己生气都没人理的时候,就会用动手来表达不满并发泄压力。

2岁以前,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和外界的互动也较少,虽然可能会有抢东西等行为,但实际上并没有攻击的想法。2岁以后,孩子和其他人互动的机会逐渐增加,但却仍处于「自我中心期」,凡事以自己的想法为优先,不会考虑到他人,如果想要某样东西却抢不到,很可能就会出现推人、打人之类的攻击行为。这时期的攻击行为是以「工具性攻击」为主,目的只是想获取好处,不是故意要伤害别人。

4岁以上:言语攻击出现

到了3、4岁以后,因为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大提升,能够以口说的方式来反应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因此身体攻击行为也会逐渐减少,如果孩子到了3、4岁还有伤害别人的行为,父母就要积极地介入矫正,以免养成习惯,将来到了幼儿园引发更多问题。

4、5岁以后的孩子,通常已经能够清楚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互动,也愈来愈了解行为的意义,对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开始有了自己的解读,所以「言语攻击」及「敌意性攻击」将会出现,会配合语言、刻意想让对方难过或受到伤害。

攻击行为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学龄前的孩子在面对冲突情境时,反应一般比较直接,也较不懂得与他人沟通协调。但随著年龄增长,孩子的同理心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与其想法、感受,配合上更高层次的认知及语言能力来解决问题,攻击行为就会愈来愈少。

对孩子打人妥协,孩子就会留下坏习惯

虽然大多数的攻击行为只是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过渡现象,会随著宝贝长大而渐渐消失;然而,仍有部分孩子的攻击行为会长期持续下去,甚至愈演愈烈,因此,爸比妈咪必须随时留意孩子的状况,对其攻击行为给予适当的处置与教育。

如果孩子打人的行为非常的频繁,而且程度严重,比如他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对象,见人就打。让你觉得没有办法掌控,这个时候你可以对孩子进行标准行为的训练法。

什么是标准行为训练法?

告诉他:“如果你再打人的话,我就要控制你的手6秒钟。”这样你可以给他一个计时的提醒,抓住他的手对他数1-2-3-4-5-6,如果不再打人我就放开。

6秒钟,对于我们来讲时间很短,但对于很多易冲动的孩子来讲,其实是蛮难熬的一个时间。家长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加长时间,比如说数到10秒钟。但是,重要的是这个方法不是惩罚,而是告诉他,你如果不打人,我就会放开你。这就叫做标准行为的训练法。

两个步骤改掉爱动手的习惯

第一步,尝试帮孩子梳理情绪

如果孩子打人,我们不要直接就对他做标准行为训练。我们要先疏导孩子的情绪。比如对孩子说:“我看到你又和小朋友动手了,你们刚才肯定发生了些什么事,你愿意告诉我吗?”

我们尝试把孩子现下的坏情绪和攻击行的行为,让他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当他能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那些行为才有可能被理解和调试的可能性,所以尝试帮孩子说出发生了什么,并帮助孩子梳理坏情绪,是第一步。

第二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我知道你刚才打人,是因为你生气了。可是,咱们一起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解决你们发生的不愉快呢?他抢了你的玩具,不愿意和你一起玩,你可以去跟他沟通:我们可以交换玩具,一起玩,或者直接让他将玩具还给你。你应该要去跟他讲话,而不是去打他,不然就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你一起玩。”

我们要和孩子一起积极的想办法,对他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他除了打人之外,原来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如果孩子的行为非常的强烈,没有任何语言嵌入的余地,这个时候,你可以做标准行为训练法,来掌控他。

应对孩子打人这个问题,我们总结一下:家长首先要梳理孩子发生的事情,用语言来整合他的行为,梳理和疏通他的情绪和情感,同时帮他一起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一个3、4岁的孩子,他对情绪的耐受力是比较有限的,能够想出的办法也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大人可以帮他突破目前这种单一的行为应对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