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地理專家團隊研究了近年的試題發現,試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如第37題,以湖泊演化爲線索,在區域時空背景下,考查了氣候、地形、水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這需要學生在構建各個知識點聯繫的基礎上,結合時空要素進行綜合分析解答,也就是說,對綜合能力的要求不僅側重於空間,也加強了時間與空間的綜合考查,進一步說明了國家也在不斷深化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地理專家團隊發現,2019年的試題一如既往地以主幹知識爲命題基礎,搭載新構設的情景對學生進行考查,加上"小切口"設問的命題特點,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思維深度,並有效地檢驗學生的能力素養。

政治大題設問冷門,地理重邏輯推理

——2019高考全國I卷文科綜合科 快評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指出,2019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政治、地理兩科難度與往年持平,歷史部分題目難度略有上升。文科綜合三科的選材,一如既往地以貼近生活、時事的選材爲背景知識,考查學科基礎的主幹知識,凸顯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全國卷非常重視引導學生將課內知識與社會熱點相結合,鼓勵學生以史爲鑑,心繫家國、放眼全球。尤其是政治和地理兩個科目,選材不僅涉及國內重大事件,也涉及國際熱點。

政治:考綱新舊交替,聚焦學科實用能力

一、試卷概況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政治專家團隊指出:今年高考使用的是新教材老考綱,在新舊教材的交替之際,全國卷Ⅰ依託複雜情景突出對學生的關鍵能力考查,主觀題的設問角度在"意料之外",考查的關鍵能力卻在"意料之中"。因此,考生需要掌握解題的關鍵能力才能在高考中脫穎而出,顯然過去的題海戰術已不再適應全國卷的命題思路。

二、試題特點

1、選擇題特點:圍繞學科主幹,突出基礎考查

全國卷Ⅰ選擇題,從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精心選材,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取得的具體成就。這就要求考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詞,並鏈接到課本知識,尤其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採用例如靈活多樣的方式考查基礎知識、主幹知識。比如圖表數據的形式、傳導推導形式等,還有今年熱門的電影流浪地球也入選材料。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從而引導中學生擺脫反覆刷題困局。

2019高考全國I卷文科綜合科快評—流浪地球入選,地理重邏輯推理

2、主觀題特點:堅持素養導向,突出實用能力的考查

從整體上看,今年主觀題的材料選取依舊是熱門的時政材料,但設問的角度避免了大熱的知識點,比如政治生活的材料選取了熱門的治理體系問題,設問卻選擇了比較冷門的治理主體"人民政協";文化生活材料描述了傳統村落的消亡現象,設問卻考查了冷門的辨析題。但是,無論設問角度和材料如何變化,其內在體現的依舊是政治學科所要求的核心素養,比如治理體系和治理主體所體現的是核心素養中的政治認同等。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素養背後所需的實用能力,從能力的訓練出發,應對全國卷高考。

三、備考建議:加強題組反思,構建思維模型

在複習中,考生除了關注"必備知識"和"時政材料"之外,還要重點訓練關鍵能力。因此,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政治專家團隊建議,學生在備考時,要加強分析材料中所蘊含的知識點的能力,培養在情景中的知識遷移能力,特別是學會有針對地調動相關學科知識,做出正確的判讀和推理。其次,在調動和運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要學會獲得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的能力,同時檢索和選用自己知識庫中的有關知識和技能。還要加強對高考題組的反思,比如要學會多種論證方式,像歸因論證和關係論證等,構建主觀題的思維模型和邏輯,利用模型和邏輯去分析主觀題材料。

歷史:古今匯合,印證時代變遷

一、試卷概況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歷史專家團隊認爲,2019年高考文綜歷史部分,個別題目的讀題難度較大,但總體難度與去年相差不大,試題選材與當前社會發展的熱點聯繫較密切,也有對詩歌、勞模等內容的關注,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及運用史料的能力要求比較高。

對於理解史料相對有困難的考生來說,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歷史專家團隊建議,備考時應多關注教材,多閱讀歷史著作,逐步提高閱讀、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訓練出對史料的"題感"。此外,也要通過日常的學習,鍛鍊歷史思維、歷史態度和歷史認識,正確看待時代的變遷。

二、試卷題型特點

特點一: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歷史專家團隊認爲,2019年的歷史試題讀題難度中等,與往年真題一樣,選擇題的材料還是以純文字爲主,這要求學生在分析題目的時候,不僅要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還要把所學知識與材料中心思想進行結合,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例如西漢中央集權的發展,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等。

特點二:核心素質與所學知識有機結合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歷史專家團隊認爲,2019年的歷史試題當中,非選擇題注重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知識點進行立體考查,選材上能明顯體現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等核心素養,例如:第42題,對《國史大綱》中的觀點進行評析;第47題,以全國勞模、院士劉源張的生平事蹟爲素材,突出劉院士將科學理論廣泛運用到生產勞動實踐領域,由此引導考生尊重勞動、尊重創造。

2019高考全國I卷文科綜合科快評—流浪地球入選,地理重邏輯推理

三、備考建議

1. 重視以通史形式進行復習,增強時空觀念。

全國I卷選擇題的材料幾乎都來自課外,如果同學們對書本知識點不熟悉,在考試過程中就很難及時反應過來。在備考的時候,同學們需要做的,就是把書本上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運用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整合三本必修的知識點,把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內容融會貫通,結成知識網,以便更快地找出題目材料與課本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2. 完成並分析歷年高考真題及優秀模擬卷,訓練閱讀與概括能力。

同學們在做非選擇題的時候,容易出現得分不高的情況,主要的問題在於:(1)材料閱讀難度較大,沒能在短時間內找出關鍵信息;(2)答題時脫離材料,羅列沒有關聯的知識點。由於大部分同學都存在以上問題,所以備考的時候,同學們要提高閱讀和概括能力。我們應該如何訓練閱讀和概括能力呢?(1)做非選擇題的時候,先對材料進行分層;(2)材料中如果有內容相似的語句,可以對它們進行合併;(3)提煉材料每(幾)句話的關鍵詞、每段材料的中心思想。當然,要想在高考中熟練運用,平時就需要完成和分析歷年高考真題和優秀模擬卷,在審清題意、概括材料、答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等方面加大訓練力度。

3. 關注常見易錯題型

①比較類選擇題:這類題目閱讀難度較大,需要同學們對不同事件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表現進行對比,不少同學因抓不住對比的重心,所以較難選出正確答案。其實這類題的材料雖然是課外的,也涉及到對比,但選項內容基本都是課本的知識點。在考試過程中,如果一時間找不出對比的重心,同學們可以通過觀察與題目材料有關的人物、時間、材料出處等內容,聯繫與之有關的知識點,接着,運用選擇題技巧選出答案。

②數據分析型選擇題(數字或圖表):這類題目難度較大,是因爲要求學生既要正確分析數據,又要把所學知識與材料進行結合,且選項有很多幹擾項(以偏概全或似是而非),例如:題幹只是出現"某個領域"的數據,但卻出現"整個社會或整個行業怎麼樣"之類的干擾項。在備考的時候,同學們要有意識地訓練這類題目。

地理:情境立足生活實際,設問注重科學邏輯

一、試卷概況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地理專家團隊認爲,本次高考試題難度、知識點佈局、命題特點等均與往年風格一致。試題利用創新的情境作爲背景材料,設問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小切口、大縱深",圍繞同一個知識專題,從地理學科邏輯上,通過設問層層深入,需要學生以多種地理視角對材料進行解讀,旨在考查學科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爲高校選拔基礎紮實、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

與2018年相比,2019年地理高考考試大綱在第一部分有兩處顯著的變化,新考綱的變化傳遞了以下兩個信息:一是更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以及知識的科學性的考查,所以本次考試加大了對邏輯性較強的知識的考查;二是強調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要求,所以本次考試更加突出了生活化、學科性等特點。

二、試題特點

特點一:主幹知識抽樣考查,多角度挖掘學科知識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地理專家團隊發現,2019年的試題一如既往地以主幹知識爲命題基礎,搭載新構設的情景對學生進行考查,加上"小切口"設問的命題特點,能更好地考查學生的思維深度,並有效地檢驗學生的能力素養。近幾年的考點主要集中在:地形地貌、氣候、水循環、整體性與差異性、人口、工業、農業、交通、產業發展、旅遊和生態保護。但由於題量的限制,所以每年都在這些主幹知識當中有所側重。而2019年考試,知識的基礎性尤其突出,高頻出現了課堂上一直強調的重難點知識,如水文特徵分析、人口金字塔的判讀、湖泊鹽度轉變思路等。在這些主幹知識的基礎上,以"小切口"進行多角度挖掘,引導學生不僅需要理解課內重點知識,還要將知識深度挖掘與遷移。

2019高考全國I卷文科綜合科快評—流浪地球入選,地理重邏輯推理

特點二:立足生活實際,開闊地理視野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地理專家團隊研究了近年的試題發現, 2019年高考地理試題的情境設計突出反映當今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考查學生應對實踐問題的學科綜合素養。試題將現實情景與學科知識完美融合,突顯了地理學科對於生產生活的實用性。情境選材不僅選取國內的生產生活材料,也涉及很多國際的背景知識,如北美洲、中亞、大洋洲、亞非歐等區域材料,這很好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等融入到地理能力的考查當中,使地理試題能更好地服務於人才選拔,也能開闊學生的地理視野,引導學生備考時不僅要關注時事,還要利用學科知識對時事進行辯證思考。

特點三:強化邏輯推理,凸顯學科核心素養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地理專家團隊研究了近年的試題發現,試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如第37題,以湖泊演化爲線索,在區域時空背景下,考查了氣候、地形、水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這需要學生在構建各個知識點聯繫的基礎上,結合時空要素進行綜合分析解答,也就是說,對綜合能力的要求不僅側重於空間,也加強了時間與空間的綜合考查,進一步說明了國家也在不斷深化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三、備考建議

1、全方位構建主幹知識脈絡,注重基本原理及其推理過程

單純從考綱來看,地理考點衆多,但從實際考試來看,命題主要着眼於地理的主幹知識。教材是學科基礎和主幹知識的重要載體,也是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主要依據,因此我們應多鑽研教材,落實課本知識。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不僅要透徹理解課本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更要關注結論的推理過程。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原理,應當理解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範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地疏通每一個知識點。要善於把握多種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規律的內在實質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靈活分析地理問題。

2、善用圖表梳理地理知識,提高圖文信息提取能力

圖表是地理最具特色的知識載體,其突出特點是將"空間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物用直觀形象的形式表現出來。考試也經常以圖表爲載體考查地理知識,掌握了圖表就把握了地理脈絡。在日常學習中,我們應要注意將文字與圖表材料有機地結合,以獲得完整的、綜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審題目和材料的時候要注意畫出"關鍵詞",如時空概念,新概念,地理術語等等,思考關鍵詞與所學知識的聯繫,能否進行類比和知識遷移。

3、 關注熱點"窗外事",積累"地理術語"

近年來,高考結合時事熱點考查能力的題目越來越多。因此,考生平時就要養成關心時事、關注現實的習慣,結合生活實踐,用所學地理知識原理去分析解釋現實熱點,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做題的時候還要注意地理術語的積累,規範答題語言。

2019高考全國I卷文科綜合科快評—流浪地球入選,地理重邏輯推理

2019高考速遞分析,高考命題趨勢解構 。

新高三學生提前做準備,贏在高三起跑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