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9日,緬甸克欽邦打破17年和平局面、重新開戰的第8個年頭,1994年克欽軍曾與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至2011年雙方重新爆發衝突,產生大批克欽難民,至今仍然無法返回家園。緬甸政府爲該難民營提供了兩名醫療護工,但是由於缺乏藥品,難民還要再外面購買,由於缺乏工作,收入來源也成問題,難民營的負責人表示,結束長達8年的戰亂纔是最重要的,他希望克欽軍和緬政府的和談能從小事談起,因爲大事比如說難民重新安置方面可能不會馬上達成共識。

原標題 6月9日,緬甸克欽開戰8週年,苦的是克欽老百姓!

來源 玥怡 緬北之窗

6月9日,緬甸克欽邦打破17年和平局面、重新開戰的第8個年頭,1994年克欽軍曾與緬甸政府達成停火協議,至2011年雙方重新爆發衝突,產生大批克欽難民,至今仍然無法返回家園。

緬甸八年戰爭淚

2015年,緬甸吳登盛政府曾經邀請各家民武簽訂《全國全面停火協議》(NCA),當年10月15日,有8家民武簽訂了該協議,2018年又有2家簽訂,共計10家,但直至2018年11月,NCA框架下的和平進程並不順利,以克倫軍和南撣軍爲首的10家組織中斷了與緬甸政府的正式會談,NCA和平框架已經陷入某種僵局。

根據聯合戰略小組(JST)2018年的報告,克欽軍與緬軍衝突剛剛發生的時候,難民可以得到當地組織和國際組織的援助,但隨着戰事的發展,援助逐漸減少,難民逐漸面臨更多的困難。該小組負責人表示,目前情況逐漸變差,難民們開始擔心那些荒廢的田地。這個小組包括9個社會組織、義工和宗教團體,負責幫助克欽邦和撣邦北部地區的難民。

2012年的時候,每個難民每月還能領到大米、食用油、豆子和鹽巴,另外,他們還能收到基本必需品和每月7000緬幣現金。但是2016年初,聯合國糧食計劃署,暫停了針對部分難民營的糧食援助,僅僅每月提供7000緬幣(約合人民幣32元),老者和孤兒,以及部分健康狀況不好的人羣,給予13000緬幣的補助(約合人民幣57元)。

緬甸八年戰爭淚

大約在三年前,克欽軍控制區域的上述援助已經停止,據該小組的相關數據,克欽邦和撣邦北部地區大約有170個難民營,大約有12萬名難民,緬軍控制的區域約有5萬難民,克欽軍控制的區域約有7萬難民。一些難民營還能得到部分援助,但數量根本不夠,另外一些難民營幾乎什麼援助也沒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甚至前往鄰國找工作。他們教育和醫療也無法得到保障,人員流動越來越頻繁。2015年,許多難民投給了昂山素季領導的緬甸全民盟(NLD),因爲他們希望改變,但目前收效不大。

米內那難民營位於緬北重鎮密支那崴冒鎮,有大約2700多名難民,包括900名學生和120名幼兒,這些幼兒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是大約200名學生無法返校上課。緬甸政府爲該難民營提供了兩名醫療護工,但是由於缺乏藥品,難民還要再外面購買,由於缺乏工作,收入來源也成問題,難民營的負責人表示,結束長達8年的戰亂纔是最重要的,他希望克欽軍和緬政府的和談能從小事談起,因爲大事比如說難民重新安置方面可能不會馬上達成共識。下圖爲克欽軍領導人袞莫。

緬甸八年戰爭淚

和平似乎顯露出一絲曙光。2018年12月21日,緬軍宣佈在全國5大區域內實行單方面停火,克欽邦和撣邦北部地區也在範圍之內。直至6月初,在克欽邦範圍內,緬軍和克欽軍的確沒有發生衝突,但在臨近克欽邦的撣邦北部地區,雙方在4月18日至5月初,交火一度十分密集,甚至在4月30日的木姐和平會談當天,雙方還在木姐地區激烈衝突。

克欽軍領導人袞莫曾經表示,目前建議簽訂雙邊停火協議,甚至省邦級停火協議,由於克欽軍在克欽邦和撣邦都有駐軍,假設未來簽訂省邦級停火協議,可能會是克欽邦和撣邦分別簽署,也可能分批簽署,並可能包含難民返回家園的問題。本來緬北聯合陣線與緬甸聯邦政府的和平會議擬定在5月下旬召開,但緬北聯合陣線四家組織與緬甸政府對於和談召開的地點,存在分歧,和談被迫延期,另外,由於若開邦在幾次的緬軍聲明當中,都沒有納入停火範圍,目前戰事仍然十分激烈,但若開軍多次表示願意和談。下圖爲克欽軍士兵在戰地當中。

緬甸八年戰爭淚

就算克欽軍與緬軍簽署了雙邊停火協議,難民返家問題也沒有想象當中那麼簡單,因爲目前很多難民已經離家5年以上,田地荒蕪,而村落附近又可能遺留有未爆武器或地雷,這也增加了他們返鄉的顧慮,雖然可以進行排雷工作,但並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隱患。

緬甸八年戰爭淚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