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慈寺碑》,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唐顏師古撰文。無書人姓名,可能是其自書,無立碑年月。

宋代趙明誠《金石錄》認爲碑成於唐貞觀二年(628年),清王昶《金石萃編》認爲成於貞觀三年(629年)但是清方若認爲成於貞觀十一年(637年)之後。

碑石原在河南汜水(今河南滎陽縣),碑記唐太宗李世民破王世充竇建德後在戰處建寺,超度陣亡將士之靈,頌揚戰功。碑文楷書,32行,每行65字,碑側刻宋之豐、楊孝醇等題名,額篆書“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3行9字,此碑20世紀50年代遭到破壞,現存於鄭州博物館。

碑文書法規整俊秀但不靡麗浮華,有規矩而不僵化,筆畫流暢而不輕飄油滑,既有北碑遺意又初具唐楷風範,保持着隋碑的基本特色,結構嚴謹,行筆健勁,剝蝕極少,可爲實用書法之範本。

楊守敬《平碑記》雲:等慈寺碑之書法“結構全法魏人,而姿態橫生,勁利異常,無一弱筆,堪與歐虞(‘歐虞’指唐初四大書法家中的歐陽詢、虞世南)抗行”。

此碑書法主要取法北魏,但有經隋入唐以來的尚法要求。用筆明淨雄健,起收舒鋒見神,行筆便捷,提按不顯,而折角清朗。結體橫平扁寬,筆畫排列,突出平行映襯的藝術效果。因而既有茂密雄健之精神,又有勻淨精勁之風采,爲唐楷中之另一風格。以長期被“館閣”要求所掩,未得弘揚。實際上,習楷從此入手。

《等慈寺碑》欣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