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爲了節省研發、裝備和維護經費,都有着很長的生命力,美國、英國海軍最新一代的哥倫比亞級和繼承者級戰略核潛艇,也還在沿用三叉戟II,因此如果巨浪3是在巨浪2基礎上,使用更先進的碳纖維彈體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大幅增加射程和突防能力,設計上甚至可以容納高超音速再入飛行器,但投擲能力要求不那麼高,大家也不要失望。美國著名的防務博客網站就報道稱,6月2日凌晨4時許,我國在山東半島附近的渤海灣進行了新一代潛射彈道導彈巨浪-3的測試,許多漁民和民衆都有目擊報告,事實上,在那個時間階段,確實有很多的疑似航天發射的“UFO”目擊報告,確實不是空穴來風。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我國成功的在渤海進行了第三代潛射彈道導彈——巨浪3的發射測試的傳聞,引發了多方關注。對於這種尚披有一層神祕面紗的“鎮國神器”,大家也是衆說紛紜,西方普遍對其性能指標冠以極爲誇張的數字,而作爲民間愛好者,如何來判斷這些數字的真僞?

首先來看西方媒體是怎麼說的。美國著名的防務博客網站就報道稱,6月2日凌晨4時許,我國在山東半島附近的渤海灣進行了新一代潛射彈道導彈巨浪-3的測試,許多漁民和民衆都有目擊報告,事實上,在那個時間階段,確實有很多的疑似航天發射的“UFO”目擊報告,確實不是空穴來風。

圖片:6月2日前後的疑似航天發射

防務博客網站接着分析道,巨浪-3是我國第三代固體燃料火箭推進的潛射彈道導彈,用於裝備下一代的彈道導彈核潛艇(096),其射程涵蓋洲際範圍,可達12000-14000公里,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MIRV)核彈頭,乍一聽,這戰技術指標的確很驚人。

首先,從時間和此前披露的信息來分析,巨浪-3確實可能是在研製階段。

一方面,搭配國產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094的巨浪2是上世紀90年代末上馬,2014年前後投入使用的,美國的《中國核力量報告》也指出,2014年後,094實現了真正具備海基核威懾能力的戰備巡航,“裝備一代、研製一代”的慣例,巨浪-3沒有理由是現在才上馬,倒是很大可能開始進行試射了。

圖片:疑似巨浪2號模型彈出水

另一方面,潛射彈道導彈研製過程是很複雜而漫長的,現在已公開的巨浪1型導彈研製就歷經了“臺、筒、艇”三個階段,巨浪3也肯定會走這樣一條必經之路,由於其是全新研製的,應該是在32型試驗潛艇上進行相關的測試,而去年也有網友發佈照片顯示32型潛艇的指揮塔圍殼後部的導彈艙顯著加高了,兩件事之間聯繫更加緊密。

圖片:網友發佈的32型試驗潛艇近照

那麼巨浪3真的會有西方說的“那麼猛”嗎?大家都知道,巨浪2型西方普遍認爲其射程爲8000公里,射程難以覆蓋北美大陸,會讓094核潛艇不得不西出太平洋,在更危險的海域進行潛在的水下核反擊作戰,但是,這個8000公里究竟是什麼條件下的射程,雖然不會有幾個人知道真相,但相關的分析也很少。

圖片:094

事實上,不論是海基還是陸基洲際導彈,射程和核彈頭攜帶數量是一對動態變化的組合。

大家都知道世界性能最好的潛射彈道導彈是美國的三叉戟II,射程可達11000公里,可最多攜帶10枚47.5萬噸級的W87型分導式核彈頭,但是要知道,三叉戟II滿載這些核彈頭,射程會急劇縮減至7100公里,再加上美俄核裁軍協議限制,現在三叉戟II平均只帶4枚左右的分導式核彈頭。

圖片:三叉戟II

另一方面,洲際導彈不管是陸基還是海基發射,都要考慮到突防能力。

大家都知道,洲際導彈的彈頭艙裏,除了多枚分導式核彈頭,和運載這些核彈頭最後修正瞄準的彈頭母艙(PBV)之外,還得裝備一定的誘餌,這些誘餌很多是可充氣、不影響射程的“輕誘餌”,用於模擬核彈頭(包含核裝置的再入飛行器)的雷達反射特徵,因此美國新一代的導彈預警衛星,就希望增加低軌道星座,可以“看”得更清楚,因此,裝多少彈頭,這裏面也有真真假假的問題。

圖片:已被裁撤的MX和平保衛者的10個彈頭

另一方面,核大國對於潛射彈道導彈的需求是要符合本國國情的。就拿射程這件事來說,俄羅斯是橫貫亞歐大陸,兩大戰略核潛艇基地分別在巴倫支海和堪察加半島,可以很方便的從兩個方向突襲北美大陸,因此新一代的“圓錘”(布拉瓦)導彈射程只需8000公里,重點是多帶彈頭,而中國因爲地理位置因素,射程相反是第一位的。

圖片:測試中的“圓錘”

此外,美俄的洲際導彈,攜帶如此多的彈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要覆蓋“硬目標”。

所謂“硬目標”就是對方的核導彈地下發射井、機動式核導彈預設陣地等,而三叉戟II這樣CEP精度高達90米的導彈也支持了打擊“硬目標”的訴求,這樣就需要彈頭的數量很多,美俄之所以有如此龐大的核武庫很大程度是這個原因,而西方多年來都分析稱,我國的核戰略,立足於打擊人口和經濟中心這樣片狀的“軟目標”。

圖片:三叉戟I的再入飛行測試宛如末日

再加上核武庫消耗國力巨大,因此我國對於核力量的發展,多年來秉承了“最低限度”的原則,畢竟核大戰爆發的幾率接近於0。

如果巨浪3的指標真的定的那麼高,那麼其直徑、彈長等指標都會比巨浪2顯著增長,意味着只有未來的096型核潛艇才能容納,這讓近年來花不少代價建造、改進的多艘094型核潛艇,只能繼續沿用不那麼完美的巨浪2,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圖片:094改進型

而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爲了節省研發、裝備和維護經費,都有着很長的生命力,美國、英國海軍最新一代的哥倫比亞級和繼承者級戰略核潛艇,也還在沿用三叉戟II,因此如果巨浪3是在巨浪2基礎上,使用更先進的碳纖維彈體和固體火箭發動機,大幅增加射程和突防能力,設計上甚至可以容納高超音速再入飛行器,但投擲能力要求不那麼高,大家也不要失望。

圖片:哥倫比亞級想象圖

核力量是大國重器和核心機密,誇張的性能描述的確有聳人聽聞的效果,但真正的性能,顯然會經過嚴密的戰術、技術和經濟效益估算。(作者署名:我是尤里 微信公衆號:wulongfangwu1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