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14年潜艇问世以来,世界各国就一直很重视潜艇的使用和反潜力量的建设。相继用飞艇和水上飞机来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英国开始采用岸基飞机反潜,并开发出原始的声纳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开始使用声纳浮标、机载雷达和探照灯搜潜,用鱼雷、深水炸弹和水鱼雷攻击潜艇,获得了不错的战果。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反潜直升机和吊放式声纳系统。核潜艇的出现,对于反潜机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集搜潜、发现、攻击于一身的陆基大型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逐步走上历史舞台。

高新6大型反潜巡逻机,让我们拥有能延伸到第二岛链的反潜能力

而我国在空基反潜武器上起步很早,从水轰五的研发指标上就定出了“反潜”的目标,但是大型反潜机远不是一把望远镜+几枚鱼雷就能搞定的。直到我军80年代逐步拥有法制海豚舰载反潜直升机,这一空白才算被填补上。至于陆基大型固定翼反潜巡逻机直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才由高新-6填补上了。高新6是我国基于运-9改进平台研制的首款专业级陆基大型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高新-6号反潜巡逻机相较于功勋级的运8换装了新型涡桨发动机,功率、航程、续航时间都得到了提高。高新-6的研制使我国成为具备制造反潜巡逻机能力的少数国家之一,其正式服役后将成为中国海军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反潜平台,对于大幅提升解放军的反潜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四个国家能制造大型的专业反潜巡逻机。2012年6月高新6号的研制宣告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型反潜巡逻机的第五个国家。其监控范围可覆盖至第2岛链。

高新6大型反潜巡逻机,让我们拥有能延伸到第二岛链的反潜能力

“高新6号”的机鼻装备一个“腮”形整流罩,配置可360度环视海面的搜索雷达,能有效探测潜艇的通气管、潜望镜、浮标等——而P-3C的摄像机虽然安装在相同的位置,但检测范围远小于“高新6号”。机尾有一条很长的“尾刺”,即是安装了用来探测水下潜艇的磁异侦测仪。在该机的机体上下,还密布着很多刀型高频天线,除了通讯目的之外,它们更多的被用来接收漂浮在海面上的声呐所发回的信号。

高新6大型反潜巡逻机,让我们拥有能延伸到第二岛链的反潜能力

高新6大型反潜巡逻机,让我们拥有能延伸到第二岛链的反潜能力

与美国P-3C反潜巡逻机相比较:

高新6号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飞重量都与P3C相当,仅最大航程不如P3C。“高新6号”采用先进的大后掠角6叶涡桨引擎,功率达5200匹马力,具备省油、稳定的特点,且可在野战机场起飞。装有自卫预警系统自卫能力和P3C相当。“高新6号”机首下方设有大型雷达罩,配置可360度环视海面的搜索雷达,能有效探测潜艇的通气管、潜望镜、浮标等;P3C在相同的位置只安装照相机,探测距离和范围不及“高新6号”;“高新6号”的显著特征是尾部颇长的“磁异探测仪”,明显比P3C长出不少,证明探测能力更强。“高新6号”可携带100枚声纳浮标,可部署成更大范围的声纳网,大幅提高探测潜艇的能力和精度。相较之下,P3C仅能装备48枚声纳。综合上述特征,“高新6号”无论在平台设计、电子设备、侦察手段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P3C。新世纪以来我国军工为空海军打造的高新1至6号特种飞机,各有用途,包括预警、反潜、侦察及导引导弹。在反潜方面高新6号属最先进机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