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个第三方支付市场,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新金融业态迎来创新大发展,但一些机构在急速“创新”过程中又难免触及甚至超越合规的边界,形成监管套利。

于是,支付机构靠资金沉淀做饵让银行“放通道”者有之,大搞与发卡行直连者有之,二维码无标准无秩序肆意拓展者有之,通过客户备付金账户超额获取银行授信额度并用于理财投资者有之,把本该“T+1”的支付结算做成“T+N”(资金留存)或“T+0”乃至“T-N”(信用放贷)者有之。

然而风水轮流转。

包括支付产业在内的整个金融政策语境,在过去半年里迅速地完成了由促发展向严监管的取向切换,守住安全底线、服务实体经济、回归小额便民才是头等大事。

这些聚合支付机构,也在经历行业的大变局。随着监管落地,已在夹缝中求生的聚合支付将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一半以上会被淘汰。”业内一位资深专家预测。

217号文即剑指了“聚合支付”中存在的此类问题,加大对无证支付机构的整治和处罚力度,281号文中亦有关于支付接口集中管理、不得违规开放交易接口的规定。有市场评论称,217号文落地,也就意味着银行系清算大军的全军覆没。

据观察,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已经停止了与聚合技术服务商的合作,这甚至牵连了部分本身是合规的聚合技术服务商的业务。

此外,由于无证机构被处置,大量此前通过无证机构接入的真实商户交易也受到影响。

距离6月30日支付机构“断直连”大限已时日不多,诸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异常忙碌。“既忙着接清算机构切业务量,也忙着发展新业务。”这成为了当下整个行业正在遭遇的共同命运。

“断的是直联,变的是整个业态。”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负责人如此描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