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最新報道】過去上海人都會穿的飛馬牌汗衫,你還記得它是什麼廠生產的嗎?你還記得什麼品牌的熱水袋、套鞋質量最好、最常用嗎?當年這些爲人稱道老品牌的老廠原址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從夢想起航的地方再出發——尋訪上海品牌中的徐匯製造”城市發展印跡定向活動昨天(25日)舉行,活動中涉及的一系列“上海製造”老品牌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採訪主辦本次活動的徐彙區檔案館,揭開八處隱匿在徐匯城區版圖中的工業遺存的“前世今生”。

原大中華橡膠廠舊址改建後的徐家彙公園,仍然保留着標誌性的大煙囪。隨着改革開放40週年的發展、徐彙區產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大中華橡膠廠等工廠企業雖然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他們見證了“上海製造”的輝煌,也見證了上海成長爲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鉅變,見證了夢想起航。

圖說:大中華橡膠廠雙錢牌橡膠製品廣告。徐彙區檔案館供圖(以下除註明外,均由該館提供)

圖說:徐家彙公園保留着原大衆化橡膠廠標誌性的大煙囪。網絡圖

過去上海人都會穿的飛馬汗衫,是上海景福針織廠生產的。其前身是1937年創建的上海景福衫襪織造廠,使用飛馬牌商標。1954年工廠公私合營,1980年,建成1萬平方米針織漂染大樓,並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除了汗衫,天鵝絨服裝、兒童印花套裝等產品,分別獲國家金質獎、銀質獎和金鹿獎。如今工廠原址肇嘉浜路688號已經變成了一處商品房小區,名字沿用了“景福”的名字,叫做“景福苑”。

圖說:景福針織廠舊址。

圖說:很多上海人都穿過的飛馬牌汗衫。

圖說:景福針織廠原址上現在是商品房小區,名字中沿用了“景福”。

有些老廠沒了,但傳統產業印記還在。曾經紡織印染行業頗有名氣的上海鼎新印染廠,如今變成了以服裝時尚爲主的商業街區。

圖說:原上海鼎新印染廠變身時尚生活園區,其中服裝作爲主打。定向賽中將這一地標打上“印刷塗鴉”的標籤。

超市裏現在仍能買到的固本洗衣皁,包裝上“固本”兩個大字讓人印象深刻。1908年由德國人創設的固本皁廠,1921年被五洲大藥房收買,改名五洲固本肥皂廠,原址位於肇嘉浜路1001號。1960年調整佈局,其併入國營上海制皁廠,原廠址用作上海無線電四廠。如今這裏同樣也是商品房小區了。

圖說:五洲固本廠老商標。

同在肇嘉浜路上,還有中國鍾廠,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三五”牌商標,工廠原址目前是商務樓宇金鐘大廈。爲什麼徐彙區很多工藝遺存都在肇嘉浜路上?工作人員表示,主要是考慮到運輸的便捷性上,“當時這些廠都是會建造在方便運輸的地方,考慮到水陸聯運等方面。”

圖說:中國鍾廠最爲標誌的是“三五”牌商標。

提起金雞牌餅乾、冷飲,尤其是悔林牌罐頭,就讓人想起上海康泰食品廠。原址位於斜土路1591號,也就是今天的泰康大樓。上海泰康食品廠是我國曆史最早的餅乾食品廠,工廠創建於1914年,由青島“華德泰”和“萬康”號兩家合股開設,故命名爲“泰康”。1980年從日本引進軟罐頭設備,生產各種傳統特色名菜,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上世紀90年代,各種罐頭有80%銷往國外。

圖說:上海皮鞋廠原址保留了售後服務中心門市部。

如果說還能尋覓到老廠印記的要數上海皮鞋廠和冠生園食品廠。位於宛平南路404號的上海皮鞋廠原址,如今僅保留了售後服務中心門市部。(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李若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