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並在這一篇章中提出“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近年來,直播電商經濟作爲數字經濟的新業態快速發展。但自電商誕生以來,就有擠壓實體經濟的論調,直播電商爆發後,“電商擠垮實體店鋪”的言論再次被人提出。3月7日,新京報貝殼財經“兩會經濟策”直播邀請了多位政企學研專家對“直播電商如何促進實體經濟”進行多方探討。

直播中,全國人大代表、儋州市白馬井鎮學蘭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少玉判斷,近年來直播電商經濟作爲一種新業態快速發展,在增強經濟發展韌性、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爲了促消費、穩外貿、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直播電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吳少玉認爲,直播電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體現在激發了潛在購買慾望,擴大了社會總需求;有利於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拓展了新的就業渠道;帶動了國貨老字號出圈。

擴大社會總需求方面。吳少玉認爲電商、生活服務平臺的發展,本質上是在拓寬商戶提供服務的半徑,以滿足消費者各時段的特定需求,由此促進消費潛力的釋放。很多消費者“有需求而不自知”的小商品,正通過直播電商爲主的新模式連接大市場。直播電商借助直播、短視頻、泛商城等形式,全面展示產品外觀、詳細講解產品性能、操作技巧,互動性更強,拉近商家與消費者距離,激發消費者潛在需求。據測算,2023年直播電商規模將達到4.57萬億元,預計拉動國民生產總值增長0.3個百分點。

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方面。吳少玉認爲相對於傳統“貨找人”模式,直播電商作爲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橋樑,消費者的需求和意見在主播與消費者溝通中反映出來,及時地反饋給廠家,廠家及時調整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形成一種“人找貨”模式。許多中小企業藉助直播電商擴大銷售,實現對新增需求的快速響應和更好滿足,正在逐漸成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同時,不少直播間通過與線下商家合作,推出更多本地生活券和酒店旅行類商品等,吸引消費者前往線下商場、店鋪等實體場景進行消費和使用,從而實現線上帶動線下消費的轉化,促進線下商業的發展和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發佈的《電商新模式創造新品牌、激發新消費的機制和政策研究報告》指出,我國電商模式仍在持續創新迭代,原因在於我國人均收入提升後,大量消費升級新需求通過直播電商、興趣電商等模式顯現出來。企業基於新需求調整研發設計、生產流程等,生產出滿足細分需求的新商品、形成新品牌。

拓展新就業渠道方面。吳少玉認爲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圍繞直播電商本身形成的新型崗位及就業機會,包括主播、助播、選品、腳本策劃、運營、場控以及MCN機構人員等;另一方面,是以直播電商交易爲核心帶動的間接新增就業機會,即由直播電商產生的商品和服務交易帶動的相關行業在生產、物流配送等環節所派生的就業機會。

帶動國貨老字號出圈方面。吳少玉認爲,當前直播電商爲品牌營銷與國貨復興創造了新的路徑。不少國貨老字號品牌憑藉直播電商、全域興趣電商快速出圈。如,近期蜂花、鴻星爾克、鬱美淨等一批老牌國貨在直播平臺聯動開展花式營銷,粉絲和銷量大漲。在直播帶貨驅動下,年輕消費者購買國貨品牌成爲新趨勢,18歲至24歲用戶國貨消費同比增長152%。

如何推動直播電商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但不少消費者在使用直播電商時也遇到過貨不對板,商家也遇到過平臺監管過嚴等問題,那麼,應該如何推動直播電商高質量發展?

吳少玉提出三點建議。其一,建議開放平臺治理所需數據庫,幫助平臺提高商家商品資質審覈效率,把好事前治理第一關。目前部分政府掌握的公共數據已經對平臺開放,對平臺治理幫助很大。建議根據行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數據對接承載能力(如進一步強化接口調用穩定性及對大量級調用的承載能力)。此外還有很多電商主體和商品審覈所需公共數據庫還未放開,如音像製品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未實現與平臺對接,平臺審覈主要靠人工,效率與準確性較低,希望相關部門能重視並推進公共數據的開放對接工作。

其二,完善“接訴即辦”事項中消費糾紛解決流程要求。網絡消費訴求大部分屬於民事糾紛,涉及事實確認、法律分析和糾紛解決等複雜環節,如果採用訴訟或行政投訴舉報方式處理,會有幾個月的處理時限,而一旦進入接訴即辦流程,其辦理時限大大縮短,同時還有滿意率要求。主管部門和平臺企業爲了儘快辦結並確保滿意率,往往會犧牲平臺或商家利益,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形成沉重負擔,同時又鼓勵了更多人(其中包括大量職業舉報人)將消費訴求從正常的投訴舉報、訴訟渠道轉到接訴即辦渠道。建議將消費訴求從接訴即辦事項中分離出來,恢復辦理這類消費糾紛的正常方式,給予合理的期限和程序,保障各方合法權益。

其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促進行業長遠健康發展。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直播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虛假宣傳、各方責任不清、監管規則相對滯後等,但與對國家社會發展的正向價值相比,這些問題並不是直播經濟的主要方面,不應該就此對相關問題採取一刀切禁止或處罰的簡單處理。建議對直播經濟中新出現的問題、新型內容營銷形式、商業模式的定性和監管,秉持包容審慎監管理念,對出現的問題作深入調研,該鼓勵的鼓勵,該引導的引導,該禁止的明確禁止,讓行業對規則有明確預期,同時確保監管標準全國統一。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金蕾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