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有大量農藥瓶

近日記者和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一同進入保護區進行調查,在保護區的核心區,發現了一堆五顏六色的瓶子,大約有上百個,這是做什麼用的呢?

圖牧吉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於長江說:“是老百姓種地在這兒扔的,上次我們來都沒有,應該是最近的。”原來這些瓶子都是廢棄的農藥瓶。

違規放牧!遍地農藥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憂

記者繼續在覈心區裏走了一公里左右,又發現了一處堆成小山似的農藥瓶,大約有上千個空瓶,景象令人觸目驚心。一位農民表示,這些藥都是包地種地的人打的,有井的地方都是這樣。在隨後的幾天裏,記者在保護區的核心區內發現了多處廢棄農藥瓶堆。

保護區的核心區裏種植着連片的玉米、綠豆,長勢旺盛,長長的田壟一眼望不到頭。據圖牧吉保護區管理局介紹,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內竟然有24.2萬畝農用地。 這些耕地實行大規模機械化生產,一個農民可以耕種上千畝耕地,每季都得需要一大堆農藥。

大量帶有農藥的種子會致珍稀鳥類中毒

在如此重要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大量使用農藥,對屬於危險廢棄物的農藥瓶也不做處理,大量、常年的堆積,這會對保護區內珍稀的鳥類產生什麼影響呢?

據專家介紹,種子包衣劑由多種農藥品種組成,用它包裹後的種子可以起到防治苗期病蟲害、提高作物產量的目的。帶有包衣劑的種子在播種的時候,並不能完全覆蓋在土下,大約會有1%到2%,部分地區甚至有6%至10%會裸露在外面,鳥類和其他動物喫了就會中毒。

違規放牧!遍地農藥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憂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志華說,據研究表明,一隻體重一百克以下的小鳥,即使是攝食一粒含有呋喃丹的種子包衣就會導致死亡。另外長期低劑量接觸農藥後,鳥類也會產生一些慢性和亞慢性中毒的症狀。比如蛋殼變薄,產蛋率下降,孵化率下降,幼苗成活率下降等等。

白鶴全球約4000只 去年這裏停歇2500多隻

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的最南端,保護區地屬大興安嶺山地與松嫩平原、溼地草原與乾草原的過渡地帶。草原和溼地生態系統支持着以大鴇、鶴類和鸛類爲代表的衆多珍稀瀕危鳥類生存。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鳥類1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鳥類47種,是東亞水鳥遷徙路線上重要一站。

違規放牧!遍地農藥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憂

於長江介紹說,東方亞種大鴇國內不足700只,這裏就有將近300只。白鶴全球有4000只左右,在這兒停歇的白鶴,去年有2500多隻,達到2/3。這個保護區保護價值是非常高的。

保護區違規面積達95%以上

然而,保護價值如此之高的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核心區和緩衝區內存在着大量的、常年的農業生產、放牧、捕撈等經營活動。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違規放牧!遍地農藥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憂

圖牧吉保護區成立於1996年,2002年被國務院批准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圖牧吉保護區管理局介紹,保護區沒有人類活動的只有五六萬畝。圖牧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總面積爲63.75萬畝,沒有生產經營活動的區域只有3萬畝,違反《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的面積竟達95%以上。

違規放牧!遍地農藥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憂

國家對保護區內的土地權屬有明確要求,但據悉,從2002年成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現在,16年過去了,保護區的土地權屬問題至今沒有解決。據圖牧吉保護區管理局介紹,多年來,國家共向保護區投入了五千多萬元,然而作爲保護區的一項最基本工作--勘界和立標,至今還沒有開始。

疏於管理和利益驅動使保護區耕地面積一直增加

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圖牧吉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內,耕地面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在增加。

據扎賚特旗中心林場介紹,林場從2002年至2004年,將十幾萬畝人工林和天然林砍伐,進行更新造林。按《森林法》的相關規定,樹林砍伐後應當在當年或次年完成更新造林,然而中心林場卻將這些林地,以1元左右的價格對外承包進行林糧間作,原有的森林如今卻種滿了莊稼。

違規放牧!遍地農藥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憂

扎賚特旗中心林場場長說,合同有瑕疵,只要求栽樹,沒有要求細節,讓承包人鑽了空子。一方面是疏於管理,另一方面還是出於利益。種玉米,春種秋收,一畝能收幾百塊錢,種樹收益時間太長。

直到最近一兩年,這十幾萬畝林地更新地還在進行補種。補種的情況又怎麼樣呢?記者隨機選了一個塊地進行查看。按說一到兩米就要種一棵樹,而記者走出十幾米都沒有看到一棵樹。

自然保護區土地權屬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當年設立圖牧吉自然保護區進行搶救性保護時,沒有與劃入保護區核心區和緩衝區的農牧民簽訂嚴謹明確的代管協議,也就是沒有明確如何讓農牧民得到補償、合理退出。而如果這個問題還是這樣繼續拖下去,設立保護區的意義又何在呢?

現在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正在轉變,已全部歸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管理,機制已經理順,全國自然保護地體系優化佈局方案也正在設計。希望各有關部門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實事求是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