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山撤縣設市今天正式獲批:初次見面,請多指教。舒城也會撤縣設市嗎?

今年全國已有8地成功“撤縣設市”,超越去年一年獲批的總數6個,包括陝西彬縣、江蘇海安、湖北京山、黑龍江漠河、山西懷仁等。此外,僅僅在我們安徽省,在這波“撤縣劃市”的大浪潮中,除去今天已經成功撤縣劃市的潛山縣,仍有包括舒城在內的18個縣已經明確提出“撤縣劃市”。

這是我國“撤縣設市”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有人分析,新一波“撤縣設市”的浪潮已經來了。

我國於1983年拉開“撤縣改市”序幕,此後有近350個縣陸續改爲縣級市。1997年,由於種種原因,“暫停審批縣改市”。積極推進“撤縣設市”與凍結此項工作,都有其理由。上世紀80年代推行“撤縣設市”,是把它視爲經濟體制改革的抓手,目標是“以大中城市爲依託,形成各類經濟中心,組織合理的經濟網絡”。1997年暫停審批縣改市,原因在於許多地方盲目追求“縣改市”,造成市區農村人口比重過大、城郊比例失調、城鄉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問題。

改造中的桃溪路

此番重啓“撤縣設市”,據民政部解釋,針對中國城市設置存在的突出問題,立足全局、着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而這個重大決策部署,就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完善城市在我國國土空間上的佈局。

舒城爲什麼要推進“縣改市”

“市”與“縣”只是一字之差,管轄人口及範圍往往基本沒有大的變化,我們爲什麼要“撤縣設市”呢?

從職權來看:

縣大部分由地級市直接管轄,而縣級市則由省政府直管,地級市只是代管,行政管理權限大不少。而且縣一般定位農業,往往涉農部門較多,而縣改市後則可以更多以城市經濟和城市管理部門設置爲主。

建設中的舒城縣體育中心

從財政經濟來看:

1. 市可以開證並使用城市維護建設稅,而縣不可;

2. 招商引資時,市或市轄區往往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或者資金的安排;

3. 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或者專項扶持資金可以用於城市相關領域而非只能用於農業相關領域。

換句話說就是能體驗真正“市民”的生活,城區建設也會按照市級標準建設,例如合安高鐵舒城東站,鐵總批覆的站房面積僅有3500平米屬於縣級三等站,而桐城站則是12000平米的二等站。

建設中的舒城縣城東新區

有人說,人口和資源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集中是不可避免的,是經濟經濟規律使然。的確,若干年來我國城市格局是以集中爲方向的,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越攤越大,另一方面出現了像湖南長株潭、陝西西鹹這種“城市聯合體”。好處是人口、資源與產業集聚,帶來高效和高產出。

但城市在由分散向集中之後再由集中到分散,這也是必然規律。隨着過度集中,往往出現交通擁堵、環境惡化、房價畸高,城市不再宜居,結果人口、產業等開始向周邊衛星城市和小城市擴散。這是被一些國家的歷史與現實印證了的,因此大城市周圍的小城市便承擔起大城市的一些職能,合肥一旦經濟開始溢出,舒城潛力無窮。

但是談到“撤縣設市”的動機,一些地方主事者都強調其“有利於提高居民的自豪感”。“撤縣設市”其實好處不少,比如擴大行政管理權限、有利於招商引資,更容易爭取到項目、資金和政策等。但1997年凍結此項工作,主因是很多地方把“縣改市”當成了目的本身,經濟發展不見起色,爲達目的弄虛作假,以至於很多人斥之爲“假性城市化”。

“撤縣設市”固然着眼長遠,但主要還是着眼當下,通過推進城市化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均衡發展。一座好的縣級市,不需要打腫臉充胖子,普通市民不需要形象工程。它應當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和壯大製造業、服務業,爲城鄉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它應當爲大家改善育幼、上學、就醫、養老的條件;它應當在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上大有作爲,守護和恢復青山綠水。

“縣改市”讓人們有面子,但對於普通居民來說,這種面子並無實際意義,他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縣委書記改稱市委書記、縣長變市長之後,如果不能增強市民的獲得感,“撤縣設市”就成了一項虛頭巴腦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本質上是一種假政績。

通過“撤縣設市”爲地方爭取有利的發展環境是好事,符合公共理性。但爲了“縣改市”弄虛作假,虛報非農業人口、工業產值、GDP等,這就不僅無意義,而且在政治上、發展上相當有害。主事者爲自己掙足了面子,但人民付出了代價,應當說是暴露了一些幹部的無能,“撤縣設市”倒成了他們的恥辱柱。撤縣設市可以,關鍵是讓市民得實惠。

華夏幸福舒城產業新城

總的來說,例如今天撤縣設市的潛山,縣改市都是順水推舟的過程,對於舒城而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如今正值舒城面貌大轉變大提升的關鍵時期,撤縣設市也將給舒城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是好事!

“重振舒城雄風!”

今日話題:你期待傳說中的“舒城市”嗎?!評論區見。

來源:看見舒城運營:束文傑編輯:束文傑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