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重慶,很多人的印象是“魔幻”和“熱辣”,殊不知曾經的重慶是全國六大工業基地之一以及全國最大常規兵器生產基地。

但是這些更細緻的記憶只屬於在這座城市裏散落着的一個又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數量龐大,兩代人都曾紮根在集體,他們的後代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廠子弟。

80年代,石棉廠內河游泳比賽

他們所在的廠區不以小區命名,而是用代號表示:24、26、062、067、112、167、289……這些數字代表的是一個個封閉卻五臟俱全的小社會。

隨着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那些灑滿汗水的老廠房被淘汰廢棄,曾經的廠醫院、廠學校換下了“子弟”這個牌子,合併到了地方,從此成了子弟們腦海中的一個地名。

重慶老廠要麼遷址,要麼合併、要麼破產,有些老廠的舊址都被推倒重建成一幢幢現代高樓,留存下來的屈指可數。

但慶幸的是,還有一些工業遺產在改造後重獲新生,被賦予了嶄新的藝術生命,成爲這座城市的網紅地標。

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原重慶鋼鐵廠)

抗戰時期,北方大量工業企業內遷西南落戶重慶,擁有百年曆史的重鋼是繞不開的兩個字,其前身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陽鐵廠,曾是抗戰時期大後方最大的鋼鐵基地。

它似乎總要用以其最本真的模樣,方可講述它與歲月負隅頑抗後的結果。

重鋼舊址的一部分已經被改造爲——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在工業遺存爲基礎上,搖身變成了文藝風,賦予了舊址嶄新的藝術生命。

那羣意氣風發的工人雕塑,讓人像是穿越到了那段輝煌時光。

N18Loft小院(原印刷五廠)

N18Loft小院的前身是成立於上世紀50年代的重慶印製五廠老廠區,現在是保留了原有的工業元素的基礎上而改造的文藝創意園。

小院裏面不得不提的還有“303劇場”,它是重慶第一家話劇工作坊,重慶小劇場話劇的發起者。

找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來這裏聽民謠、喝咖啡、看展覽、看話劇、逛創意集市,也不失一個不錯的選擇。

北倉(原重慶紡織倉庫)

北倉的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江北紡織廠倉庫,其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重慶紡織業的生產和物流要地,隨後在城市發展中逐漸衰敗,北倉伴隨着那段記憶也隨之淡出人們視線。

北倉的重生,保留着昨日西風,斑駁的外牆、鏽蝕的大門在喧鬧的觀音橋更顯特別,在街邊尋到北倉書店或找一家茶館坐下,總有浮生偷得半日閒之感。

鵝嶺貳廠(原重慶印製貳廠)

重慶印製貳廠成立於1953年,曾是重慶彩印中心和西南印刷工業彩印巨頭。上世紀50至70年代,但凡是帶色的紙片兒,差不多都是從這裏被印刷出來的。

如今這裏早已被打造爲一個集創意辦公室、釀酒廠等藝術與商業爲一體的文創園區,引入工作室和原創品牌,併成功舉辦過多次文化市集和主題活動。

作爲電影的取景地之一,它的重生改了個英文名字:TESTBED2

喵兒石創藝特區(原白貓日化老廠)

喵兒石的前身是老重慶熟知的“白貓日化”老廠,建成於上世紀70年代。

園區一期以電影院和美食夜市一條街爲主,二期以文創內容爲主,用紅色爲主調充滿着活力。

街頭風十足的塗鴉和牆面裝飾也是隨處可見。

這讓我想起了川美的老校區黃桷枰,儘管老舊,卻散發着濃郁的藝術風情。

京渝國際文創園(原棉麻廠倉庫)

京渝國際文創園是原重慶市供銷合作社總社棉麻倉庫,因其靠近港口的地理位置加上靠近四川美術學院,歷來都是文人、藝術家、創客等聚集之地。

這裏把保護重慶老舊遺存和當代文化創意產業完美結合,重點發展圖片、影視等產業,打造對接現代化、國際化的西南地區文化創意產業高地。

隨處可見的新與舊的碰撞,重慶本就是這樣的一座城市。

曾經轟隆作響的車間早已喑啞,家屬樓人去樓空,時間侵蝕着每一個角落,廠裏存在過的一切痕跡都在慢慢被大自然蠶食。

時序漸遷,屬於它們的工業時代已經翻篇,那些被改造的用另一種形象駐守在這座城市,它們似乎並不怕被遺忘,只要有人記得就不枉來世間走一遭!

【來聊聊吧】

來來來,廠子弟集結處

你的童年是哪個院的

有可能能找回兒時的青梅竹馬哦

信息:本文由今日重慶整理編輯 |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