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爲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

下面這兩份名單,你認識多少人?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曹雪芹、胡雪巖、李漁、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

後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

人生無限!

謹以此文寬解所有考生以及他們的父母。

真正的考場,從來就不在學校!

無論高考結果如何,淡定!

高考過後,一個班主任給家長髮了一則短信: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着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爲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17. 不要以爲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裏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爲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爲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俱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着一張桌子喫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裏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祕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祕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爲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裏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爲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爲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爲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爲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爲豺狼都是喫人的,豺狼只喫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裏的守望者》爲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爲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裏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真正的考場,從來就不在學校!

同意,點zan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