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媽: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父母的偏心,都會受到傷害。

作者:微笑喜樂(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知乎有個問題:父母可以偏心到什麼程度,心理傷害多大?

有一個回答得到了6000多贊,看完心裏沉甸甸的。

拒絕和家人交流,甚至都不願意看家人一眼,可想而知當時這個孩子心裏該多麼痛苦。

本該是最親最愛的父母,對孩子這樣不被尊重、不被愛的不公平待遇,給的傷害也最深最痛。

偏心,其實是件很可怕的事。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父母的偏心,都會受到傷害。

這種傷害給他們成長留下陰影,甚至會延續到他們青年時期,乃至整個人生,輕則性格出現缺陷,重則孩子抑鬱自殺。

偏心剝奪了孩子的愛,

是一種精神虐待

在多子女的家庭裏,每一個被父母偏心傷害過的孩子,都像浮萍一樣無處棲身,有的甚至一生走不出陰影。

我的同學小芸,從小就飽受父母偏心之苦,她說自己沒有童年。

從小就家務活全包,沒有零花錢,沒有玩具,沒有自己的房間,而哥哥什麼都有。

哥哥欺負她,父母反過來指責她;父母吵架,出氣筒也是她。

長大後住校了,她幾乎就不回家了,因爲回家是一種折磨,眼看着媽媽對着哥哥喜笑顏開,轉臉對她一臉冷漠,小芸心痛無比。

媽媽生病住院,卻又要求她一個人沒日沒夜地伺候,哥哥既不出錢也不出力。

後來媽媽去世,葬禮上小芸流不出一滴眼淚,她說眼淚早就流光了,媽媽只給了她生命,可真的沒愛過她。

現在的小芸,不相信世界上有愛,只相信自己,只想永遠一個人。她說:“如果有來生,我決不做他們的孩子。”

不被關注不被愛,對親人失去期待,也學不會好好愛自己,學不會相信他人,甚至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偏心,剝奪了孩子的愛,是一種精神虐待,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感覺不到愛的存在,真實的感受就是受到了虐待和傷害。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帶來的傷害卻最深。父母偏心帶來的創傷會伴隨一生,成爲無法提及的原生家庭之痛。

父母偏心,

毀掉的是一個家庭的幸福

父母偏心,自古有之。歷史上著名的“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就是一個因爲母親偏心導致的悲劇。

鄭武公的夫人武姜,生了鄭莊公和共叔段兩個兒子。

母親不喜歡大兒子,偏心小兒子,還慫恿丈夫取消大兒子的繼承權,讓小兒子繼承王位。

被拒絕後,又縱容小兒子共叔段擴建城池、勾結他國造反,自己還給小兒子作內應,來對抗大兒子。

最後小兒子因民憤積怨,關鍵時刻被百姓反戈一擊,潰敗逃亡,客死異鄉。

鄭莊公也對母親非常怨恨,發誓說:“不到黃泉不再見面!”

母親的偏心,害了兩個兒子,不僅造成了家庭的悲劇,也給整個鄭國帶來了一場深重的災難。

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2020年,河北95後小夥白某,因父母偏愛弟弟,心生嫉妒,一直懷恨在心,趁父母外出時掐死了自己7歲的親弟弟。

一個家庭就此支離破碎,供述時白某嘶吼“父母偏心,我恨我父母”。

有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當父母不能平衡好子女的關係時,每個子女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包括促成反社會及暴力行爲或影響認知功能。

受冷落的孩子,長期被父母忽略,在壓抑、失落的環境下生活,不但身心備受煎熬,而且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不僅對自己失去信心,還會對周圍的人甚至整個世界失去信任。

而被偏愛的那個孩子,可能會強勢蠻橫、恃寵而驕、目中無人,不僅嚴重依賴父母,缺乏獨立自理能力,甚至將來走出社會,因巨大的落差而受不了打擊一蹶不振。

而偏心的父母,晚景也堪憂。被偏愛的孩子自私自利,毫無感恩之心;被冷落的孩子心灰意冷,拒絕養老;老無所養的隱患,在父母偏心之初就已埋下。

父母偏心一個,勢必冷落另一個,本來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被分割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兄弟相離,親子疏遠,最後孩子和父母三敗俱傷。

父母一碗水端平,

家和才能萬事興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親子關係的主導方,如何讓孩子之間關係融洽,每個孩子能擁有均衡的愛,是每個父母都值得反思的。

至少這幾點,必須要注意:

1、不能拿兩個孩子比較

孩子多的家庭,父母總免不了比較,“你看看哥哥/姐姐是怎麼做的,你怎麼這麼笨?”“你看看弟弟/妹妹多聽話,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類似這種話,一句都不要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父母的比較之言,在孩子聽來就意味着“你不愛我”。

長期被比較被貶低,不僅會加重對另一個孩子的敵視情緒,還會讓孩子自卑,甚至自暴自棄。

2、分別和孩子獨處

創造機會和孩子分別獨處,這個時候不用競爭求關注,感受父母對自己獨一無二的愛。

《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經常在波妞睡覺或者專注玩玩具的時候,創造單獨與咘咘相處的機會。

她陪着咘咘一起做手工,講故事,聊天,讓咘咘感受到即使有了妹妹,媽媽依然愛自己。

每個孩子只有相信自己是被愛的,擁有了足夠的愛之後,才能讓愛流動,去愛另一個,才能兄友弟恭,家庭和睦。

3、多跟孩子溝通,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在發現女兒情緒不對時,說的那句話很讓人感動“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爸爸也要學習當爸爸……”

父母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要多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或者在處理一件事情之後,問問孩子是否滿意,父母哪些地方做得不對。

只有這樣,發現問題並及時改正,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和溝通中,學會怎麼做一位好爸爸、好媽媽,避免在偏心的路上越走越遠。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

“要同等對待兩個孩子,這樣纔不會讓一個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態,另一個也不會形成「欺壓」心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的姿態。”

家長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要公正地對待每個孩子,弱化孩子們之間的競爭,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父母的眼裏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點個贊,與所有家長共勉。

作者簡介:微笑喜樂,富書專欄作者,當過老師和記者,一個熱愛生活,喜歡分享,正能量滿滿的斜槓二寶媽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