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陳思和先生的話說,“沒有《星光》裏的先生們,就沒有今天的我”“他們身上都有一種高貴的品質,是任何苦難、折磨、誤解,甚至疾病和死神,都遮蔽不了的,就像夏天夜空中的星星,散發着熠熠的光亮。書中所寫人物,從巴金、賈植芳、吳朗西到陳映真、夏志清、章培恆等,作者陳思和先生以溫潤從容的文字記述了自己接觸過的文壇學界前輩和交往較多的同代作家學者。


星光裏的先生們


賈植芳先生與夫人任敏。 資料圖

“不管我們的眼睛看得見看不見,都沒有關係,我們的心裏需要這樣的信念”

星光裏的先生們


■《星光》

作者:陳思和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劉英團

星星是永恆的,星光是璀璨的。正如當代著名學者、文學批評家陳思和先生所言,“不管我們的眼睛看得見看不見,都沒有關係,我們的心裏需要這樣的信念”。

《星光》是一部厚重的人物專題文化散文集,寫作前後跨度超過20年。書中所寫人物,從巴金、賈植芳、吳朗西到陳映真、夏志清、章培恆等,作者陳思和先生以溫潤從容的文字記述了自己接觸過的文壇學界前輩和交往較多的同代作家學者。他們在複雜的世界裏保持着生命的真實,性格鮮明卻又難免印刻着時代的痕跡。

“把‘人’字寫端正”

“上星光而倒影,下龍鱗而隱波。”霧霾和風雨,只能遮蔽一時,天空總還是會晴朗,星星總還是會燦爛發光。在陳思和心目中,巴金不是一個屬於過去的歷史人物,而是一位人生導師,“他的存在直接影響了我在思想、人生、寫作等方面的成長”“即使獻出我的全部生命,我也難以報答老人的知遇之恩”。

從出版人到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再到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在復旦大學大師們的耳濡目染中成長起來,而對他影響最深的還是他的導師賈植芳先生。賈植芳先生歷經戰火、牢獄和各種精神磨難,卻不改其剛強樂觀,一生堅持“把這個‘人’字寫端正”。

提及賈植芳先生,人們總是不由得想起他的哥哥——同處文化圈的賈芝先生。兩人同樣的血緣、同樣的成長環境、同樣的教育背景,甚至有着同樣的信仰,命運卻把他們推向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方向。在共和國曆史的洪流中,賈芝最終載滿一身榮譽歸於塵土,賈植芳雖最終得以任教於復旦大學中文系,卻一生四次入獄。

在《殊塗同致終有別》一文中,陳思和先生不但深情地闡述了賈芝、賈植芳人生際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其看來,“賈芝先生樸素、穩重,更像一個農民出身的幹部,而植芳先生卻談笑風生,熱情洋溢,說話時不斷揮動手杖,有一種老頑童的神態”。

時代落差造成的悲劇命運

“不出賣朋友,難道還需要費心去選擇嗎?”這是賈植芳先生做人的底線,他看一個人,主要看他有沒有人性。“我永遠不會把靈魂出賣給魔鬼。”賈植芳先生特別看不起那些“奴在心者”的小人。他說,“我就是倒在地上,也比他們站着高”。

《星光》之中,那些先生們的名字不難喚起讀者無限的懷思。陳思和先生飽含深情地寫道,“他們的名字就像星光一樣,在我們的心裏,具有永恆的意義”。

透過《星光》,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賈植芳、任敏這對伉儷身上洋溢着的那種感人的天性和人性。著名學者朱學勤曾說,“真正的知識分子往往是悲劇命運的承擔者,他們要提前預言一個時代的真理,就必須承擔時代落差造成的悲劇命運”。可以說,以賈植芳、任敏爲代表的一代知識分子的經歷,深刻地印證了這句話。

“沒有先生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從胡風追魯迅,橫眉冷對熱腸扶顛,聚傲骨良心悲智俠膽爲一腔正氣;由社會進書房,大寫做人中道敷文,融研究創作翻譯育人開八面來風。”這幅輓聯既是作者陳思成對恩師的追憶,更是對賈植芳先生一生的最好註腳。

在筆者看來,《星光》是一部很精彩、很少見的隨筆集,它不但立體飽滿地展現了諸多現當代文壇巨擘們的喜怒哀樂,還巧妙地把他們的人生起伏貫穿其中,書中諸多細節生動而珍貴,讀來令人感動。

高山仰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用陳思和先生的話說,“沒有《星光》裏的先生們,就沒有今天的我”“他們身上都有一種高貴的品質,是任何苦難、折磨、誤解,甚至疾病和死神,都遮蔽不了的,就像夏天夜空中的星星,散發着熠熠的光亮……”

責編:高恆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