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离不开油,

选对和用对油很关键,

各种油有哪些优缺点呢?

一起来看一下吧!

橄榄油、茶籽油

推荐指数:★★★★★

优点

1、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降血脂、抗血凝;橄榄油中含有抗氧化物,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2、茶籽油也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缺点

相对于大豆油来说,橄榄油和茶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不高。

建议

1、高级初榨橄榄油,最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的橄榄油用来炒菜、做汤即可。

2、国产茶籽油炒菜、凉拌都可,在购买时优先选择压榨产品,口感更好。

花生油、芝麻油

米糠油

推荐指数:★★★★

优点

1、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的比重比较均衡;压榨生产的花生油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营养成分。

2、芝麻油中国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植物固醇,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缺点

这类油中所含的油酸没有橄榄油和茶籽油高。

建议

1、购买花生油时,要挑选大品牌的产品,因为花生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并且这种毒素容易溶于油脂,劣质的花生油存在污染的风险。

2、传统压榨法生产出来的花生油,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更好,适合凉拌、蘸料或者做汤。

大豆油、玉米油

葵花籽油

推荐指数:★★★

优点

1、这三类油中均含有维生素E。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都具有保健功能。

2、这三类比较来说更推荐压榨型葵花籽油,因为抗氧化成分更多。

缺点

因为亚油酸不耐热,这类油脂在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人体健康有害。

建议

这一类植物油怕热,适合炖煮、平时的炒菜,不适合煎炸。注意在炒菜时,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

猪油、黄油

牛油

推荐指数:★

优点

这类油脂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耐热好,长时间受热后氧化聚合较少。因此这类油脂可以用来加工面点、煎炸食品。

缺点

动物油脂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猪油中,平均每百克含胆固醇93㎎,不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

建议

1、不建议大多数人长期食用这类油脂,因为日常食用的肉类和奶类已经获得足够的饱和脂肪酸。

2、在酥脆的食品中隐藏着大量的饱和油脂,喜欢吃这类食物的人注意,最好少吃。

烹饪最佳油温适合做什么

一二成热

判断方法

油表面变化不大,将筷子放入油中,不会有什么反应。将手放在油上方,能稍微感觉有点热。

适用于

炒酱类,也适用于炸坚果类,如油炸花生米等。

三四成热

判断方法

油面泛起白泡,将筷子放入油中,周围会出现细小的气泡。将手放在油上方,能感觉到热。

适用于

干馏、软炸等,如软炸虾仁、干炸带鱼等,可以使食物外酥里嫩。

五六成热

判断方法

油的表面会有明显的变化,会有波纹,微有青烟升起,将筷子置于油中,能看到微小的气泡浮起。

适用于

炝锅、快炒,如滑炒肉片、肉丁及各种肉片的炒菜。

七八成热

判断方法

油面翻动转向平静,用勺搅动时有声响,将筷子置于油中,周围会有大量的气泡,并伴有响声。

适用于

油炸、煎肉类、爆炒,尤其是复炸时,八成油温最合适,能使肉类外皮更加酥脆。

九十成热

判断方法

油烟密,有灼热的热气,青烟四起即将达到燃点。

适用于

淋油,仅适用于蒸制菜肴和水煮类菜肴,如水煮肉片、清蒸鱼、葱油鱼等最后一道工序。

做菜少油妙招

摄入过多的油不仅导致肥胖,而且容易引发高血脂等疾病。教大家几个小妙招,能帮助你尽量减少烹饪用油量。

肉类先腌再炒

通过提前腌制食材,达到提香、入味的效果。整顿肉类时,放点香菇、蘑菇增鲜;烤鱼前放点孜然、茴香等,即使少放一半的油,味道也会很香。

用水代替过油

炒肉时可以先把肉焯水,用沸水的温度把肉快速烫熟,在与青菜一起翻炒。因为肉类本身富含脂肪,只要加热迅速,口感就很好。

五花肉先煸炒

对于五花肉这种油脂含量较高的肉类,可以先用少量煸炒两三分钟,使肉里的油充分析出,再加入其他的食材进行翻炒。

装盘前先控油

青椒、豆角、莴苣之类的食材,在装盘前可以先控控油,控出来的油可以用做凉拌等其它菜肴。

文章源于网络,内容旨在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