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塊鏈快速發展的2017年,記憶猶新的是那篇稿費10萬元點擊量200的軟文,足以驗證當時區塊鏈炙手可熱的瘋狂。同時,這似乎也成了傳媒行業的一個諷刺。天價稿費與其傳播實際的意義是否匹配無從評價,但總覺得媒體如果這樣走下去,不僅方向錯了,味道也變了。

1.鼎盛一時,區塊鏈媒體遭遇封喉

隨着區塊鏈行業的異軍突起,隨之而來的是區塊鏈媒體的爆發式增長。一時間湧現的萬餘家與區塊鏈相關的媒體,自然離不開資本的推波助瀾。

有數據顯示,2013年至今共有超過13.5億人民幣的資金流入區塊鏈媒體,其中,僅2018年上半年,區塊鏈媒體便獲得了約11.39億的融資額度。參與投資方包括:順爲資本、策源創投、洪泰基金、英諾天使等等知名投資機構。

在衆多獲得融資的區塊鏈媒體中,金色財經算是成立較早的媒體。2017年3月,一經出世金色財經便拿到由節點資本領投、火幣網共同參與投資的600萬天使輪融資。同年8月,金色財經又拿到由智維投資領投的的Pre-A輪850萬融資。

2017年8月成立的幣世界,同樣獲的33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2017年10月,深鏈財經成立,獲10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2017年1月成立的TokenClub,目前完成A輪融資,總融資額約 1.95 億人民幣。

自此,區塊鏈的閘門徹底打開,各路媒體紛紛蜂擁而上,問題也接踵而至。一度穩踞區塊鏈媒體“頭部”的金色財經,拉開了區塊鏈媒體鬧劇大幕。

曾有網友爆料稱,國家已明文規定,利用代幣融資的行爲是違法的,任何中介、撮合、宣傳服務同樣是被禁止的,但金色財經一直在違法傳播私募內容。

隨後,在金色財經官微上出現一條疑似其員工的憤慨之言:“金色財經老闆就是騙子,所有的利空消息都是他一手策劃,目的就是要做空收割韭菜,發完這條微博我已經辭職了,一會兒肯定被內部刪除,希望大家一起抵制這個垃圾公司!”

對此,金色財經分別在快訊、微博進行了澄清,聲稱是騙子PS而成發佈的虛假消息。

原本喫瓜羣衆以爲此事已經翻篇,金色財經負責運維的同學此時也站出來,發微博稱:“各位金色財經的用戶們,大家好。針對今天16:34分疑似我們公司發出的微博內容,是真的。我是金色財經的運維,我也辭職了。”

1小時後,緊跟其後幣世界的官微也發出了一條類似內容的微博:“金色財經的哥們很勇敢,我也忍了很久了!幣世界也是無良媒體,聯合莊家散播利空消息,很多黑暗的勾當以後慢慢曝光,辭職信已寫。”

最終將金色財經推上了風口浪尖的,是黨媒人民網旗下人民創投在3月19日發表了《泡沫破滅大勢已定,幣圈“媒體”還能一直浪?》一文,文中涉及媒體一詞用了雙引號,表明其對區塊鏈媒體不認可的態度。文章轉述了整個行業的“內情”,披露了區塊鏈領域中一些鮮爲人知的黑幕。

文章中指出:目前的區塊鏈行業中,以金色財經、幣世界爲代表的“媒體”紛紛被業內人士指責有償薦幣誘導投資人、以“私募”之名變相推介ICO。

而所謂“市值管理”,說白了即在代幣價格下跌時,項目方通過在“媒體”平臺發佈一些看漲信息的軟文帶動市場情緒,進而帶動代幣價格上漲。

而另外一些“媒體”下手更狠!往往直接收一定份額的代幣,上交易所之後,坐等“韭菜”接盤,等到高位時直接清盤。

另外一些和產業鏈上下游有着千絲萬縷關係的“媒體”收割“韭菜”更加輕鬆。”

同時,文章還對金色財經創始人杜均背景進行調查。認爲作爲區塊鏈垂直領域頭部“媒體”金色財經的創始人,杜均同時是數字貨幣交易所火幣網、節點資本創始人,身兼數字貨幣“媒體”“承銷商”“坐市商”三重身份。如果調查結果屬實,金色財經就不單是一個服務於投資者的“媒體”平臺,更像是爲割韭菜一條龍而服務的一個重要工具。

杜均果然沒有讓人民創投失望,因爲調查結果屬實。

人民創投的點名批評僅僅是開始,隨後金色財經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的微信公衆號遭受永久封停。

2018年8月21日的夜晚,註定是區塊鏈媒體的不眠之夜。這個晚上金色財經、火幣資訊、大炮評級、幣世界快訊服務、深鏈財經、每日幣讀、TokenClub、吳解區塊鏈等一批知名的區塊鏈微信公衆號,因涉嫌發佈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信息,違反《及時通訊工具公衆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被責令屏蔽所有內容,賬號被永久封停。

被封停的公衆號均是近一兩年成立,其中不僅包括接受了資本方的重金投資,不知此舉是否會撼動資本方的信心呢?

官方此舉,顯然給了區塊鏈行業媒體一記重錘。自媒體引領受衆閱讀習慣的碎片化時代,永久封停微信公衆號無疑是對區塊鏈垂直媒體的嚴峻考驗,更何況“封停”也是對區塊鏈垂直媒體毫無媒體自覺的警示。

2.紅利消退後的區塊鏈媒體“橫屍遍野”

在區塊鏈媒體的大洗牌中,互聯網三足鼎立的BAT也相繼(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給其來了個下馬威。

百度查封了“虛擬貨幣吧”、“數字貨幣吧”等貼吧;支付寶宣佈“對於個人賬戶涉嫌虛擬貨幣交易的,根據情節堅決採取限制賬戶收款功能甚至永久限制收款”等處理措施;騰訊對多家知名區塊鏈微信公衆號進行永久封停處理。

除了清理和限制在網絡上的一系列行動之外,政府對線下活動場所也進行了監管。8月22日,由北京市朝陽區金融社會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禁止承辦虛擬貨幣推介活動的通知”的紅頭文件,給區塊鏈行業帶來了一個小小的餘震,通知中指出:各商場、酒店,賓館、寫字樓等地不得承辦任何形式的虛擬貨幣推介宣講等活動。

8月23日,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近日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小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公開場合表示,虛擬貨幣交易場所和ICO行爲,屬於非法金融活動,堅持“露頭就打”。

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聯和進行區塊鏈風險提示下發風險提示《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該提示指出:“近期,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衆合法權益。”

“94”一週年的臨近時, BAT官方的封號、各地政府禁止承辦推介活動、五部委聯合下發風險提示等監管措施的陸續推出,無疑體現出政府對ICO加強監管政策在持續收緊。在歷次監管虛擬數字資產的官方文件中,“824”新政首次出現了官方點名“區塊鏈”,針對此現象,有監管人士表示,對於此類行爲的打擊一直並未放鬆,公安、網信辦共識一致並一直在加深。這也更加明確表明,各級監管部門的打擊力度在持續加大。

2018年8月27日,人民日報以《風險提示》爲源本,發表了《防範以“虛擬貨幣”等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文章,從官方的角度,再次強調“824”新政出臺後,對虛擬貨幣要嚴加監管。

824新政出臺後,一位拿到大佬投資的媒體創始人吐糟道:“身邊好多朋友今年都進軍區塊鏈行業,而大多數選擇了媒體。一夜之間冒出了幾百家,太誇張了。寫點啥東西,發現大家寫的都一樣;想做論壇,發現到處都在開論壇;想過做培訓,嘉賓都還沒邀請好,發現培訓已經被做爛了;想做行情,發現這個市場根本不缺行情;想做APP,發現其他家的APP都已經上線了,好不容易準備想割韭菜了,寒冬和監管來了。”

更有消息稱,接下來監管部門將對124家服務器設在境外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採取必要管控措施,定期排摸和關閉涉境內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相關網站、公衆號,將從支付端進一步打擊ICO;未來區塊鏈行業的一些頭部APP也將被監管。

一時間,各種關於監管的小道消息不脛而走,整個區塊鏈媒體領域人心惶惶、謹言慎行,衆多以區塊鏈之名渾水摸魚的“媒體”紛紛暗下刪稿以求自保;抑或僥倖投機心態忙於轉移陣地躲避監管,伺機“重操舊業”。

一位行業人士爆料,知名媒體對於項目方一般要收取100-300萬元的公關費用,有的媒體一年做十幾個項目,輕輕鬆鬆幾千萬收入到手,這樣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註定成爲過去式了。

區塊鏈媒體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烏雲,縱然表面積極響應監管、滿屏“僞光正”的主旋律,而對應的卻是大家臉上慢慢的焦慮。

回首區塊鏈媒體走過的這一年,可謂跌蕩起伏。從蜂擁而至的橫掃區塊鏈行業,到推波助瀾的變相割韭菜,從拿融資拿到手軟,到被政府一紙政令打入冷宮……區塊鏈媒體經歷了,並見證了區塊鏈的野蠻生長和麪臨的資本寒冬。

因爲忘卻了“新聞報道要遵守媒體的職業操守,保證報道的性、權威性及時效性”,區塊鏈媒體不得不面臨着重新洗牌。

區塊鏈媒體路在何方?有待媒體人思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