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不是這個小區的吧?找誰家啊?”說話的是這位是95歲的耄耋老人孫桂蘭,她可不是隨隨便便問的這一句,這是在履行社區平安志願者的職責。和我們平時印象中的95歲老人不一樣,孫大娘已經擔任了30年的社區志願者,如今腿腳依然利落,耳聰目明,頗有“小腳偵緝隊”的風範。

在小區裏,孫桂蘭和他的志願者隊員們不僅是安全員,更是衛生員、調解員、宣傳員和救助員。“在這個院裏居住了幾十年,新老鄰居基本上我都認識,所以看見‘生臉’就會問一問。”孫桂蘭老人說,“我每天要在社區裏早上和下午轉上兩圈,另一個班的巡邏員晚上還要溜一圈。我們帶着這紅袖標就有震懾力,想爲非作歹的人心裏就虛了,這個小區也更安全了。”

平時在巡邏時,孫桂蘭老人還會在巡查是檢查一下小區的環境衛生。誰家樓道堆了雜物,她會勸阻趕緊清理;垃圾箱旁邊有沒扔進去的垃圾,她會撿起來丟進垃圾桶;有人遛狗時沒有扔掉動物的排泄物,她也會幫忙收拾幹警……孫桂蘭說,環境是大家的,齊心協力讓共享空間更整潔是自己的責任。

由於在社區帶了幾十年,一些老鄰居每天都能見面,萬一哪天沒有遇見,孫桂蘭老人都要去敲敲門。“我們小區裏有一位嶽奶奶,80多歲了,老伴兒已經過世,子女又不在身邊。”孫桂蘭說,“有一次我發現她沒有像往常一樣在小區裏和大家聊天,我就去她家看看,才發現她生病了,我趕緊叫了鄰居送她去了醫院,回家後又叮囑鄰居給她送點飯菜。大夥兒住在一個小區裏,不就是要互幫互助嗎!”

“黨的政策好,我們也得讓更多人都知道。”社區經常組織大家學習,孫桂蘭老人回來後就在街坊鄰居間宣傳開了。“有一些老人不認識字,眼睛也不太好了,我就唸給他們聽,把黨的好政策,國家的好形勢宣傳給大家。”作爲一名50年黨齡的老黨員,孫桂蘭多年來發揮餘熱,她說,“只要我還能動,就要繼續爲社會服務,大夥兒安居樂業,我就開心。”(津雲新聞記者趙穎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