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一樣,都是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各國士大夫坐大之後,取國君而代之的故事。不過說實話,我看這段歷史的感覺,要說三家分晉,雖然也有處心積慮,也有徵戰殺伐,但是大部分手段還都是上得了檯面的,而田氏代齊的很多手段可就下作多了,陰謀詭計大大的有。

田氏不是齊國土生土長的貴族,他的祖上是陳國人,避難來到齊國,剛到的時候還能做到謙虛謹慎,安分守己,得到了齊國上層的肯定,開始在齊國紮下根兒了,並逐漸發展壯大,位置逐漸提升。

而且田氏也給齊國立下過功勞,崔杼慶封之亂,崔杼殺了國君,把持朝政,後來慶封又殺了崔杼,自己掌握大權,在家裏就辦公了。這個時候田氏的家主田文子主動聯合其他幾家士大夫鮑氏、高氏和欒氏一起發起兵變,攻打慶封,慶封擋不住了,逃亡到了吳國,到吳國日子過得還不錯,那齊國就管不了了,這邊又把崔杼的屍首挖出來鞭屍,齊國恢復了秩序。

到了齊景公的時候,田氏已經是田文子的孫子田釐子當家,田釐子名叫田乞,這個孫子做事情就比較孫子了。

第一件事情是邀買人心,他向老百姓收稅的時候,用小鬥收,然後發放糧食的時候,用大斗發,老百姓交的少,收的多,那自然是很高興,就喜歡田大人來收稅或者放糧,衷心擁護田大人,希望他這官越當越大,田乞在齊國建立了穩定的羣衆基礎。您可能問了,這不是挺好的嗎?對老百姓有好處啊。可有一樣,他這是慷國家之慨,就是用國家公共財政爲自己買好。這個性質屬於假公濟私,關鍵是這樣的方式造成國家財政的損失,對整個國家是有害的,來田氏當上齊王之後,也就不可能再實行這樣的方式,那是自己的了,就得注意省着用了,他明白着呢。

不過老百姓不管那個,就知道田大人是好人,發自內心的支持田氏,田氏宗族力量越來越強大。百姓考慮不到國家財政怎麼運行,也不該由他們考慮,怎麼在百姓福祉和國家整體發展上取得平衡,這個是政治家的事情。所以當時的齊國相國晏嬰不是傻子,看出問題來了,跟齊景公說這個事情,別讓田氏再負責收稅放糧的事情了,齊景公沒聽晏嬰的,這個時候晏嬰就看出來將來的齊國一定會歸了田氏所有。

同時,田乞還用國家的力量在其他國家爲自己拉票,尋求支持。當時正是三家分晉的部分裏說的範氏和中行氏被其他幾家士大夫加上國君猛烈攻擊的時候,這兩家的糧食不夠喫了,派人找齊國求援,田乞力勸齊景公幫助這兩家,並且主動請纓承擔了送糧救援的任務,不過這筆投資好像失敗了。他的想法應該是燒冷竈,燒冷竈成功肯定是小概率事件,不成功也很正常,反正是國家的錢,成功了自己得人情,不成功一點兒損失都沒有。

田乞另一件不太地道的事情是在其他士大夫中間挑撥離間。齊景公死了,臨死前傳下遺旨,立子荼爲國君。他死了以後,高氏和國氏兩家就按照景公的意思,立了子荼。這下田乞不高興了,他跟景公的另一個兒子陽生關係不錯,想要立陽生爲國君,這樣他也便於掌權。

田乞的手段就是來回挑唆,高氏和國氏立了新國君,自然權力比較大。田乞對這兩家表現得極爲恭順,每次上朝的時候,他都親自在這兩家家主國惠子或者高昭子坐的車上伺候他們,這本來是僕人乾的活,他降尊紆貴地去做,那二位對他不管是感激也好,輕視也罷,反正對他的戒心就消除了。他趁機開始上眼藥,說其實各位大臣都不願意立子荼,您立了這個國君,又主理朝政,其他大臣們不服氣,在底下串聯,想要作亂。

這是對這二位,反過來對其他大臣們的時候,他又給這二位扎針,說高昭子這小子太可怕了,把持朝政,專橫跋扈,不把我們放在眼裏,讓我在他的車上當下人,伺候他。對我還這樣呢,對你們能好得了嗎?忽悠得這幫大臣跟他一起發兵攻打高昭子和國惠子,最後高昭子被殺,國惠子逃亡到了莒國,新國君跑到了魯國。

田乞把陽生從魯國接回來,先安排在自己家,封鎖消息。然後把各位大臣請來赴宴,把陽生擱一口袋裏,先不請出來。在宴席上喫着喫着,他有意把話題引到現在國君位置空虛,沒有新君的話題上,然後把口袋打開,陽生出來,他說:“現在也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選,我打算立他。”其他大臣一看,那就立吧,對這些人來說,立誰不一樣啊,沒必要出這個頭。田乞權勢也不小,沒必要爲這個事情得罪他,關鍵是自己得罪他也得不到什麼利益,所以大夥就都同意了,立了陽生,就是齊悼公。然後田乞派人把前國君殺了,自己當了相國,齊國的大權這就算到了田氏的手裏了,國君開始向成爲擺設的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田乞死了,接力棒傳到了兒子田常手裏。田常剛剛接班,比較年輕,田氏的勢力稍稍減弱,這時候齊國的另一家豪族鮑氏殺了齊悼公,殺了也就殺了,又立了悼公的兒子齊簡公。田常和另一個大臣監止爲左右丞相。田氏暫時不能獨斷專行,而且簡公更信任監止,監止的權力要大於田常。

田常爲了奪回權力,又拿出老辦法,大斗出,小鬥進,邀買人心。不過這回看《史記》的記載他好像是出自己的血了,因爲涉及到老百姓借他的糧食,收賬的時候少收,這就是拿自己的錢下本了,這倒無所謂,舉雙手贊成,他也藉此再次奠定了雄厚的羣衆基礎。

不過監止是看出田常重新奪權的野心了,準備幹掉田常。他找了一個田氏的遠親田豹,說我打算滅了田氏,讓你當田氏的家主。他以爲田豹會很高興地跟他站在一起,沒想到田豹更重視自己的姓氏,直接跑田常那兒報信兒去了。田常一看,等不了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發兵搞突然襲擊,把簡公和監止都給殺了,這下沒人跟他爭權了,他立了簡公的弟弟平公,自己又當上了唯一的相國,大權再次獨攬。

再次掌權之後,爲絕後患,田常把其他幾家豪族全都徹底剷平,殺乾淨了,不過他對老百姓還是相當好的,這點兒值得肯定,因爲現在國家的也快成他的了,無所謂用誰的錢了,同時他在國際上堅持睦鄰友好的政策,和平外交,還吐出了很多侵佔別國的土地,其他國家也比較支持他,要說他做的比他爸爸強多了,沒有什麼上不了檯面的手段。

不過《史記》裏有一條記載比較有意思,說是田常在國當中選了一百多個高個女人當做自己的姬妾,都要七尺以上,就是一米六以上的,可能是要改良他們家的基因。不過更有意思的事,他的客人和親近的僕從都可以隨便出入他的這些姬妾的住所,田常不管。下一句話就是田常死的時候,他有七十多個兒子。要把這個記載連起來,那就不知道這七十多個兒子裏有多少隻能算名義上的兒子了,沒辦法,這忙大夥都愛幫。

到了田常的重孫子田相的時候,他覺得時機差不多了,直接廢了當時的國君康公,自己上位了。他沒有殺了康公,而是他把流放到海邊,給了一座城市養着他。康公沒孩子,不知道是不是田相做什麼手腳了。反正是康公一死,齊國姜姓國君就算是徹底絕了。

縱觀田氏代齊的過程,其實不地道的主要是田乞這一輩做的事,不過他這一輩基本上是田氏代齊過程中起到決定性意義的一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