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是環渤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山東省的重要城市之一,而且這裏風景秀美,它南與黃海爲鄰,北瀕渤海與遼東半島對峙,和大連隔海相望。而煙臺這個名字的由來,卻要從明朝的洪武年間說起。

據明史記載,在明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爲了加強海防軍事建設,和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擾,明朝開朝皇帝朱元璋特批建寧海衛(今牟平區)"奇山守禦千戶所",同時在千戶所的北山,也就是煙臺山的山頂修建了"狼煙墩臺",用來烽火狼煙做爲軍事通訊工程。圖中爲烽火臺。

烽火臺建成後被當地人土稱爲"煙臺",而流傳至今。圖中爲烽火狼煙的主題建築,今天位於煙臺山山頂位置。站在山頂便可遙望大海。

整個烽火臺長四十五尺,寬三十九尺,高十九尺半。在當時燃料稀缺的情況下,最初的烽火臺是用狼糞作燃料的。

當戍兵從烽火臺上發現敵情後“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此做爲報警信號。

鴉片戰爭後,煙臺被闢爲通商口岸,成爲中國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在煙臺開埠以後,海上商船貨輪往來頻繁,於是1905年在煙臺山上設置了燈塔,指引着船隻夜行,如今它歷經百餘年風雨,與烽火臺一起成爲了煙臺山上的標誌性建築。 圖中沿着臺階拾級而上便可登臺遠眺煙臺市區和大海上的風景。

據瞭解,烽火臺在很多沿海地區都有修建,而這座烽火臺因爲與城市的得名有關,因此格外被人重視。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是“馬上得天下”,因此他也非常重視國防建設,在全國重要軍事地區以及沿海要地設置衛所。如今煙臺山烽火臺上的觀光遊客絡繹不絕,他們或依礁傍海,或觀日出看海,或垂釣取樂品味自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