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诗抓住古代社会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这个普遍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对吃人的礼教提出了强烈控诉,诗中详尽地描写了一个家庭悲剧的全部经过:刘兰芝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的女子,十七岁嫁给府吏焦仲卿,夫妻感情很好。并在诗的结尾通过两人合葬后,墓上“松柏梧桐交枝接叶,林中一对鸳鸯“仰头相向呜,夜夜达五更”的描写,祝福他们爱情的永生,表达了百姓渴望光明、争取婚姻自由的信念,从而使这一悲剧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

《孔雀东南飞》长达1700多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从序中知道故事发生在汉末,地点在庐江(在今安徽)女主人公叫刘兰芝,男的叫焦仲卿。这首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可能从汉末以来就在群众中流传,大约经过多次加工润色,最后才成为定本。

这首诗抓住古代社会中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这个普遍的、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对吃人的礼教提出了强烈控诉,诗中详尽地描写了一个家庭悲剧的全部经过:刘兰芝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能干的女子,十七岁嫁给府吏焦仲卿,夫妻感情很好。可是仲卿的母亲,因为在儿子娶媳妇时花了身价银,总想从儿媳身上赚回更多的财物,因此,尽管兰芝“鸡呜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婆婆还是嫌她懒;尽管兰芝“行无偏斜”,婆婆还是要挑剔她,说她“无礼节”,逼得她不得不把“君家妇难为”的处境告诉丈夫,要求“及时相遣归”。

可怜的仲卿在母亲面前发誓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不料母亲听了,“捶床便大怒”,仲卿顶不住母亲的威逼,暂时休掉妻子。但他们还希望破镜重圆,分手时,两人立誓互不相负。可是兰芝回家不久,就有县令和太守先后大发媒人来求婚。兰芝的哥哥,看上太守家的财势,以一家之长的威严逼兰芝再嫁。婚期前一天,兰芝和仲卿见了最后一面,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迎亲之夕,兰芝“举身赴清池”,仲卿闻讯,也“自挂东南枝”。就这样,一对年轻夫妻殉情而死。

这个故事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揭露了当时的婚姻乃是一笔交易,并且告诉人们:在礼教的罗网中,青年男女为了忠于爱情而仅有的反抗手段就是死,这就把礼教吃人的本质暴露无遗。作者深情的赞颂了兰芝夫妇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并在诗的结尾通过两人合葬后,墓上“松柏梧桐交枝接叶,林中一对鸳鸯“仰头相向呜,夜夜达五更”的描写,祝福他们爱情的永生,表达了百姓渴望光明、争取婚姻自由的信念,从而使这一悲剧具有高度的思想意义。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作者不仅用饱含同情之泪的彩笔,生动细腻的刻画出兰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倔强性格,而且用不多的笔墨描绘出恶势力的代表人物焦母和刘兄的狰狞面目。全诗结构完整紧凑,运用对话流畅自然,叙事手法远远超过它以前的任何叙事诗。它不仅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叙事诗。

诗人郭沫若说:“古乐府诗中的民间诗歌所达到的艺术水准,现在的诗人还达不到”(《我们研究民间文学的目》),而《孔雀东南飞》正是古乐府中达到最高水准的一篇杰作。它流传极广,千百年来,拥有广大读者,至到五四时期还被用作反礼教的思想武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