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去過花鄉淘車了,上週六有個粉絲來我公司找我,說讓我給他淘一臺騏達。10年,大概預算5萬左右。

說實在話,因爲忙着做節目的原因,我真是沒時間去,但我靈機一動,如果能把這個淘車的過程拍成實拍節目,那不就正好一箭雙鵰嗎?

於是就誕生了這期比較獨特的內容。

圖文部分

這期節目受限於環境因素,實在是沒法給出漂亮的畫面,全程都是偷拍,商戶們完全不知情,沒有任何情節設置和劇本。

簡單來說就是,開拍之前會發生什麼,我自己都不知道。

這樣的節目,很刺激,但也容易引發衝突,因爲部分商戶對視頻這個東西很敏感。

但我絕對沒有在後期添油加醋任何情節,是怎樣就是怎樣,一切力求真實。

花鄉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剛來北京的那一年,在花鄉給粉絲淘過很多臺車。裏面的車大體都還OK,重大事故車很少有人會放進去賣,因爲市場裏有一定的管控。

如果走花鄉正規流程賣出的二手車,結構上有重大事故,據說花鄉管理處會先行賠付給買家,然後再由花鄉管理處去找車商麻煩。

如果這個政策真的能得到強有力的執行,對買家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花鄉的商戶,一般分好幾塊,有散戶區,有小門臉店,有大展廳,各有各的優勢和活法,經營的車型也基本不同。

散戶區那邊一般商戶大概也就是三四個車位,一個車位大概每年的租金在幾萬左右。散戶區的車位,據傳聞有很多是花鄉剛建成經營的時候,被很多大販子給買走了。當年那批大哥,現在都基本盆滿鉢滿,車位租出去即可,樂享人生去了。

散戶區的商戶們,賣各個價位的都有,但絕大多數,集中在20萬以下的車型(二手車價20萬以下,新車不計)。這些車銷量最大,壓錢相對最少,風險也不像大車那麼大。

對二手車不瞭解的朋友一般都會有一個誤會,覺得只要是車商,就什麼車都收。然後不管遇到賣什麼二手車,報個年份公里數,上去就要問最低價。

這其實有很大的誤解,即使是二手車販子,也不是每種二手車都懂。

車商們其實分得可細了,從價錢和車型上,都有細緻的劃分。

有人喜歡賣日系,有人喜歡賣德系;有人喜歡賣熱門車,量大速度快,有人喜歡賣冷門車,目標精準選擇範圍小,只要能找這種車的基本都能成交;

當然更多是以價錢而論,比如有的人喜歡玩幾萬塊的,成本小風險小,賣出速度快;

有的人嫌幾萬塊小車利潤少,買家墨跡難伺候,喜歡玩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車,所以你乍一問他幾百萬的蘭博和幾萬塊的飛度,他也是一臉懵逼,真不懂行情。

商販們流行互相問價,有的車行情你熟,有的車行情他熟,相互之間串着一問,大致收車價就基本八九不離十了。不過現實層面上來說,目前這套方法已經完全失效了,因爲這樣問出來的價格基本都很低,沒人願意賣。而現在賣車渠道發達得很,到處都是C2C平臺和各種外地組團商販,直接加價大量批走。

反正近些年收車已經遠遠不如前些年好弄了。

說回到這次淘車過程,因爲全程光顧着淘車和偷拍視頻了,我完全沒顧得上拍照。

等提檔開出花鄉,已經是晚上了。完全沒有了光線,白天逛市場碰到的一些爛車也沒法拍照了,因爲完全來不及。商戶們全程都盯着,我也沒法拍。

我就簡短說一下這次淘車過程吧,進了花鄉之後,在散戶區和小門臉處溜達完一圈,一共找出6臺騏達,還有一臺鋒範。

這6臺騏達裏,前面碰到的三臺,都是一眼就能看出里程數不對的車,座椅都磨禿嚕皮了,表上動輒才8萬公里,臣妾是真不敢相信啊。

對了,8萬公里幾乎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數字,二手車市場裏的車,大家有心的可以去看看,年頭短的要麼就5萬公里,要麼就8萬公里,最多也就9萬公里。

10萬公里是個坎兒,對年頭不長的車來說,很少有商戶會跨越過去。而年頭略長的車呢,公里數要麼11萬,要麼12萬,雷打不動,每臺都幾乎如此。

你開口一問,商戶們上嘴就是全程店保,記錄可查。然而記錄他們自己很多根本都不查。你讓他展示給你看的時候,幾乎沒人會展示給你。

後續碰到的兩臺騏達,都是08年的,不符合客戶淘車需求。那哥們比較認死理,說要10年就一定要10年,08年的車況再好,瞅都不帶瞅一眼。

最後那臺騏達呢,後槓直接裂了,前槓縫隙也很大,全車傷痕累累,報價5.6萬,跟那些好歹收拾過外觀內飾的完全一個價錢。加上顏色是紅色,客戶着急買車,沒時間等收拾好,就直接PASS了。

這次來淘騏達,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只要是10年的騏達,花鄉車販無一例外,報價驚人地一致,全都是5.6萬,分毫不差,彷彿提前內部通過氣一樣。

事前我們全都想當然地以爲,報價5.6萬的車,5萬成交理所當然啊。這大刀給得一點也不狠啊。沒想到騏達這種破車,在花鄉這麼堅挺,販子們嚴辭拒絕,門戶守得比少女還緊,絲毫漏洞都鑽不了。

當然了,其實也有價格能下來好多的車。但那種車況,我們都完全看不上。

二手車一車一況一價,就是體現在這種時候了。一般在大型二手車市場,還能大刀砍價,有時候往往並不是一件好事。它反倒在提醒你,是時候應該要小心一些了。

這次淘到的這臺騏達,第一天去的時候,車子都還沒精洗過,內飾乾淨得不像是二手車,所到之處完全清一色地新,腳踏板,地膠、按鈕、方向盤內側邊角等不易察覺之處都完全嶄新,了無痕跡。

機艙也只是薄薄一層灰,騏達的關鍵點其實都很簡單,從水箱邊緣就能看到生產日期,下邊角內側往內一照,就能發現梁頭,翼子板邊緣有個不易察覺的螺絲,只要有痕跡,翼子板必動過。機器往裏側一收,就能直接看到下方半軸和元寶梁,車輪往外側一打,門拱擋泥板稍微扒開一個縫,A柱和底大邊內側就盡收眼底。

經手車輛較多的朋友,前後一看就能看出個大概。不過這種方法還是隻適合初步篩選,想要深入瞭解一臺車,必須要裏裏外外方方面面看全了。

這臺車10年8月上牌,過戶兩次,距今將近8年,里程數居然才區區5萬多公里。

說實話,剛開始我是有懷疑態度的。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手機APP可以查詢維修保養記錄,可以將一臺車過去在4S店的維修項目全都展示出來。方便了解過往今生。

但說實話,有很多App剛推出的時候,都超級好用,一查一個準。但到了後期,很多4S店彷彿是察覺到了這一塊的豐厚利潤,紛紛關閉了系統,只允許內部人查詢,然後從中牟利。

很多手機App就廢了,完全不起作用了。

不過這種事情,能瞞得住本堂主麼?

很快我就把這車的記錄給調了出來,除了一些噴漆鈑金的項目,其他完全沒有大事。記錄從10年8月一直維持到2016年8月,彼時里程纔不過區區3.9萬公里。

而此時表顯里程爲5.5萬公里,而這車的兩次過戶記錄都是在2018年1月,也就是說,之前都是同一位車主在開。

在沒有發生車主身份變更的情況下,車主使用環境一般很少會變化,除非他在2016年8月之後開始瘋狂跑滴滴或者瘋狂跑外地,不然里程數絕對相差不大。

不過以日產騏達的尿性,里程數再大也不怕,變態級別的耐用程度,維護得當的情況下,你能把它開壞的幾率真的不大。

這臺車唯一的瑕疵就在於車身有色差,當時左右兩邊門子都有色差,即使是這個圖片,都能看得出來。

但我們當時轉遍了花鄉,一共只找到了六臺騏達,在彼時的環境裏,這臺車已經是最好的選擇了。

而且車身色差其實也相當好解決,大不了就做個全車漆,小2000左右就能搞定。

我們當時最終定奪下來就兩個目標,這臺騏達和另外一臺鋒範。

那臺鋒範屬於罕見的1.8L頂配版本,配置高得嚇人。當時能看出客戶有點怦然心動的感覺,但鋒範屬於廣本,廣本記錄完全不可查,甚至跨區域的4S店都查不了。只能去當地保養過的4S店才能查到。

加上那臺鋒範機艙內飾完全翻新過了,看不出來原來的任何使用痕跡,到處都是可疑的錶板蠟,底大邊也有可疑的修復痕跡,我建議客戶直接pass,給我稍微長一點的時間,我能搞定這臺車的所有車況,但當時客戶着急要回家,必須當天提檔過戶,在短時間的匆忙之際,爲了穩妥起見,我還是建議客戶去選騏達。

騏達的價錢沒法砍,是我們最大的失望之處。

有很多從未去過二手車市場的朋友,想當然地會認爲,二手車市場裏的車,呵呵,隨隨便便能砍價10%到20%,有時候真的是想太多。不但砍不了價格,有時候甚至還會加價。

比如這臺騏達,頭天我們去的時候,車商報價5.6萬,第二天再去的時候,車商報價已經到了5.7萬了。

我們心裏痛罵車商奸詐,但回過頭來想想,人家就是靠賣車喫飯的。買賣自由,覺得貴你可以選擇不買。車價本身就有浮動,報價不一致也很正常。有很多車販子還經常在網上掛低價,到了現場再加價的情況也多的是。

當時我們來回在鋒範和騏達之間詢價,我用了一個二手車砍價很尋常的招兒。虛報了一個鋒範的價格,來壓騏達的價格。沒想到販子完全不上當,咬死了最低就5萬5,一分錢也不少。

不過車商估計也看出來我們當天必買了,反正車價是一分錢不少。另外一個原因是車商對自己的車況相當自信,覺得好車就應該賣好價,後來籤合同的時候,特意都強調了只要發現事故隨時回頭來找他。

不管能不能實現,人家敢立這個flag,至少證明心不虛嘛。

這次淘的只是一臺結構及其簡單的騏達,完全發揮不了任何水平。

加上車主第二天就要急着走,我甚至連騏達的鏡頭都沒法拍。說實話,早知道車主這麼着急就走,這期節目我絕對不做,因爲一個騏達的鏡頭都沒有,整個視頻的畫面感會顯得非常無聊。

另外因爲車主比較着急當天提檔,連架子都沒法上,試駕也只是簡單地在花鄉場地內簡單溜達一圈。如此緊湊的安排,會對車況鑑定上帶來極大困擾,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風險。不過我接觸騏達還算比較多,這種車的尿點在哪兒我基本都門兒清,不用上架我也能知道它底下有沒有多大事。

車主第二天清早就直接開回山東老家了,同行的兩個朋友幫他開着車,不至於太累。上述很多照片都是他到了山東之後,補拍回來給我的。希望車主用車愉快吧。

精挑細選出來的二手車,只要用心收拾一番,在功能性上,完全不輸任何新車。

節目的最後呢,其實還是有必要澄清一些事情。

有很多人對二手車諱莫如深,各種媒體同行呢,在不瞭解二手車真正的環境之下呢,因爲壞事容易吸引流量的原因呢,往往又會誇大其詞,添油加醋去描述二手車市場裏的黑暗。導致不懂車的喫瓜羣衆,更加對二手車敬而遠之。

其實對於真正的黑幕之處,我們纔是真正瞭解最深刻的那羣人。二手車市場呢,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但也絕不至於像很多媒體口中所說的那麼黑暗。

有很多人,從一開始去買車之際,就是抱着去撿漏的目的去的。結果因爲本事不濟,看走了眼,便宜沒佔着還喫了大虧。這時候呢又開始哭訴二手車世界的黑暗。而喫瓜羣衆呢又往往對之報以同情。其實這種人根本沒什麼值得同情的。

撿漏不可恥,但沒本事撿漏還要強行去撿,結果漏沒撿着還惹了一身騷,一喫虧就擺出一副弱者姿態,彷彿全世界都欠他一樣,這種人纔可恥。

二手車世界永遠都會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買家和賣家,這裏面有說不盡道不完的各種故事,關於這方面的素材,我腦子裏堆了太多了。有機會另外開個專欄,專門來講講二手車交易過程中的形形色色飲食男女,一定會非常有意思。

這一期視頻可能畫面感不會太好,但內容絕對真實,過程絕對有意思。我們爭取每一期節目都當這個欄目的最後一期節目來做,爭取想出各種稀奇古怪的點子,來滿足各位客官姥爺的需求。各位客官姥爺有什麼想看的內容,也可以通過評論給我們留言,我們爭取在財力時間都允許的情況下,儘量滿足更多客官姥爺的需求。

那麼OK,本期《堂主撩車》之特殊篇——花鄉淘車就到這裏結束了,我們下期再撩,拜拜!

~~~~~~~~~~~~~~~~~~~~~~~~~~~~~~~~~~~~~~~~~~~~~~~~~~~~~~~~~~~~~~~~~~~~

有任何二手車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移步我的微信公衆號【二手車知識大講堂】探討,只需添加微信號ershouchezishi即可(二手車姿勢的拼音)。其他平臺也歡迎大家關注、互動啊。謝謝姿詞。

微博:二手車知識大講堂

知乎:帥得不明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