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個多山的國家。有的山巍峨壯觀,氣象萬千;有的山旖旎秀美,千姿百態;還有的山與宗教等文化融爲一體,情景交融。中國是個多水的國家。大海波瀾壯闊,一望無際;湖泊碧波盪漾,水趣盎然;長河浩浩湯湯,奔流不息。

面對山水形勝,古代聖賢亦不免動容,正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當他們遇見名山大川時,或者慷慨激昂,歌豪邁之志;或者悽苦哀怨,嘆失落之意;或者心曠神怡,頌喜樂文章。他們把心中的情愫寄託在山水之中,留下了無數光照千古的詩詞名篇。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憑藉千古傳誦的詩詞而揚名天下的美景!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這首詩作爲詩仙李白經久流傳的名篇之一,幾乎每個中國人都通過這首生動形象的唐詩認識到了廬山瀑布的美。廬山瀑布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是由三疊泉瀑布、開先瀑布、石門澗瀑布、黃龍潭和秀峯瀑布、王家坡雙瀑和玉簾泉瀑布等組成的廬山瀑布羣。被譽爲中國最秀麗的十大瀑布之一。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西湖三面環山,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其景美不勝收,無數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傳誦千古的名篇。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二十四橋是古代漢族橋樑建築的傑作,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圮於荒煙衰草。現今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臺,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爲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二十四橋爲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杆,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泊秦淮》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爲南京的母親河。在中國歷史上,秦淮河極富盛名,被稱爲“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山水承載着古人今人的悠悠情思,時至今日,人們依舊喜歡觀覽山水,或遊目騁懷,追尋古人的足跡;或陶冶性情,享受田園牧歌式的寧靜;或登高涉遠,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壯觀……無論是翻越崇山峻嶺還是低矮的山丘,最重要的是心中葆有一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